腰痛
明代:劉純
氣虛、血虛、腎虛、風、濕、熱、瘀血、寒、氣滯。
疏風 小續命湯加桃仁。
治寒 濟生術附湯。
行濕 濕熱用蒼術、杜仲、炒黃柏、川芎之類。風濕東垣獨活湯。痰者用南星。
理氣 小七香丸,或簡易枳殼湯。
行血 黑神散,空心酒調服。脈澀者瘀血,用補血調氣藥中加桃仁、紅花。
散錯雜之邪 風寒暑濕氣,五積散主之。
補 氣血虛,補中益氣中加地黃、杜仲。脈大者腎虛,用杜仲、敗龜板、黃柏、知母、枸杞、五味之類,豬脊髓丸。
針 血滯于下,委中出血。
灸 腎俞、昆倉。
補榮衛 固真飲子下后藥,真氣虛青娥丸方∶杜仲(四兩) 補骨脂(二兩)。
下 閃肭實痛,豬腎散等藥下之。
摩腰膏∶附子尖 烏頭尖 南星(各二錢半) 炒姜(一錢) 雄黃 獐腦 丁香(各一錢半) 麝香(五
通關節 濟生庵閭丸
劉純
劉純先世為吳陵(今江蘇省姜堰、如皋一帶)望族。早年隨其父橘泉及馮庭干學醫。明洪武初(136)遷關中,在長安居住約20余年。后隨軍醫療遷涼州,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前定居甘州。著有《醫經小學》、《玉機微義》、《傷寒治例》等書,均在死后由他人刊刻出版。此外尚有《太素脈訣》及《壽親養老補遺》二書,早佚。推斷劉純約生于元至元六年(1340),卒于明永樂十年(1412)前,享年70歲左右。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