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血
明代:劉純
腸風多在胃與大腸病。
清熱補血 四物加炒梔子、炒黃連、秦艽、升麻、阿膠、棕皮、下槐角丸。
溫 因寒致者,當溫散,四物加升麻、炮姜、棕灰。或腸胃受寒濕毒,宜當歸四逆、平胃之類。
灸 三里。
針 隱白。
解絡脈之結 或單用枳殼一味。
一方∶黃連(一兩) 枳殼(二兩) 槐花(八兩)
上以槐花炒上二味,去花不用,止以二味煎,進,立效。
劫 一方用百藥煎一兩,取一半燒為灰,作末,糊丸梧桐子大,每五六十丸空心服之。一法用血余灰、棕櫚皮灰、鞋底灰,豬牙皂角灰,酒服半兩。
劉純
劉純先世為吳陵(今江蘇省姜堰、如皋一帶)望族。早年隨其父橘泉及馮庭干學醫。明洪武初(136)遷關中,在長安居住約20余年。后隨軍醫療遷涼州,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前定居甘州。著有《醫經小學》、《玉機微義》、《傷寒治例》等書,均在死后由他人刊刻出版。此外尚有《太素脈訣》及《壽親養老補遺》二書,早佚。推斷劉純約生于元至元六年(1340),卒于明永樂十年(1412)前,享年70歲左右。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