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古今名醫(yī)暑證匯論
明代:張鳳逵
張機 字仲景,東漢南陽人。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作《傷寒論》,醫(yī)方大備。扁鵲倉公,無以加焉,后世稱為醫(yī)圣。
孫思邈 唐景兆華原人。幼稱圣童,隋文帝召不拜,太宗即位召見,拜諫議大夫,固辭。
隱太白山,學道養(yǎng)氣,得度世之術,洞曉天文,精究醫(yī)業(yè),著《千金方》三十卷。
朱肱 號無求子,宋吳興人。深于傷寒,著《活人書》,道君朝詣闕投進,授奉議郎醫(yī)學博士,其中論暑一二款,見節(jié)庵內(nèi),不另載。
劉完素 字守真,金河間人。少聰敏博學,忽遇異人,以酒飲之大醉,及寤,洞達醫(yī)術,撰《運氣要旨論》、《精要宣明論》、《素問玄機原病式》。然好用涼劑,以降心火益腎水為主,自號通玄處士。
張元素 字潔古,金易州人。八歲試童子舉,二十七歲試經(jīng)義進士,犯廟諱下第,乃學醫(yī),洞徹其術,其學則李東垣深得之,其論不另載。
李杲 字明之,號東垣,元之鎮(zhèn)人也。幼好學,博經(jīng)史,尤樂醫(yī)藥,捐千金從張元素,盡傳其業(yè),當時稱為醫(yī)圣,《東垣十書》,多其著述。
朱震亨 字彥修,學人尊之曰丹溪先生,元末婺之義烏人也。自幼好學,日記千言。從許文懿公得朱子四傳之學。因母病,即慨然曰∶士茍精一藝,以推及物之仁,雖不仕于時猶仕也。乃棄舉業(yè),一于醫(yī)致力,褒然稱醫(yī)大成焉。
方廣 字約之,號古庵,休寧人。讀儒之暇,留意醫(yī)經(jīng),為名醫(yī),善用丹溪法。
王綸 字汝言,號節(jié)齋,浙江慈溪人,官至廣東布政,因父病精醫(yī),著《明醫(yī)雜著》,發(fā)丹溪所未發(fā),世甚尊信之。
陶華 字尚文,號節(jié)庵,余杭名醫(yī)。幼讀儒書,旁通百氏,著《傷寒瑣言》,發(fā)仲景所未發(fā),大行于世,正統(tǒng)間被征,引疾歸,時論高之。
虞摶 字天民,號恒德老人,正德花溪人。著《醫(yī)學正傳》、《醫(yī)學權輿》、《醫(yī)學集成》,岐黃之宗匠也。
李 字文清,江右南豐人。生儒家,習詩禮之訓, 有志于澤物,遂博古今方論,著《醫(yī)學入門》,雖時業(yè)乎,而精詳可追花溪。
王肯堂 字宇泰,號損庵,金壇人。中萬歷己丑進士,授翰林檢討,制舉義鑿 ,傳誦海內(nèi),尤以歧黃顯,所著有《證治準繩》、《證治類方》諸書,大行于世,慧識燭照,精心縷析,力追古人焉。
按∶自古以方術名世者,多不能遍列,姑即其切于治暑者,錄其論并方,因錄其姓氏,使后之業(yè)岐黃者,誦其書以考其世,奮然有仰止之思焉,安知不與古長桑、伯元諸公,兢駕而馳聲乎?
張鳳逵
張鳳逵氏的生平,字元漢(張鶴鳴序作元翰),號風逵。明末穎州(今安徽阜陽)人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