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腳
清代:張乃修
□
左 兩足腫脹,按之堅硬,肌膚麻木不仁,肢體頭面亦覺微腫。脈弦微滑。此風與濕襲入脾臟。急宜疏泄。
蒼術 大腹皮 廣皮 香附 五加皮 豬苓 連皮苓 生熟薏仁 澤瀉 漢防己
另 牡蠣七錢,葶藶五錢,商陸根七錢,蜀漆四錢,海藻五錢,澤瀉五錢,栝蔞根五錢,七味研為細末,每晨開水下三錢。(即牡蠣澤瀉散)
□
錢(左) 兩足腫脹,肌膚不紅。脾虛而濕熱下注。不能急切從事。
漢防己 炙綿 連皮苓 白術 生熟薏仁 五加皮 木豬苓 建澤瀉 蒼術 炒冬瓜子 上官桂(后入)
□
左 香港腳腫痛。
漢防己 生薏仁 川萆 全當歸 澤瀉 木瓜 茯苓 虎潛丸(五錢分二次服)
張乃修
張乃修(1844-1905),清末醫家,字聿青,又字蓮葆。祖籍江蘇常熟,又遷居無錫。父張甫崖,兄仲甫,均業醫。少自少年時從父習醫,同治二年(1863年)曾隨父為太平軍治病。同治五年(1866年),于大市橋“信性堂”應診行醫。嘗旅居滬上十余年救奇難大癥無數,醫名大振,從游者甚眾。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