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癢
明代:王肯堂
四生散(見中風。)
透冰丹 治一切風毒上攻,頭面腫癢,痰涎壅塞,心胸不利,口舌干澀,風毒下疰,腰腳沉重,腫痛生瘡,大便多秘,小便赤澀,及治中風癱緩,一切風疾。
川大黃(去粗皮) 山梔子(去皮) 蔓荊子(去白皮) 白茯苓(去皮) 益智子(去皮) 威靈仙(去蘆頭,洗,焙干) 白芷(各半兩) 香墨(燒醋淬訖,細研) 麝香(研。各一錢) 茯神(去木,半兩) 川烏(二兩,用河水浸半月,切作片,焙干,用鹽炒) 天麻(去苗) 仙靈脾葉(洗,焙)
上為細末,煉蜜和如麥 相似,以真酥涂,杵臼搗萬杵,如干,旋入蜜令得所,和成劑,每服旋丸如梧子大,用薄荷自然汁同溫酒化下兩丸。如卒中風,涎潮昏塞,煎皂莢、白礬湯,放溫化四丸灌之。癱緩風,每日服三五丸,漸覺有效。常服一丸,疏痰利膈,用溫酒下,食后服。小兒驚風,入膩粉少許,薄荷汁化下半丸,立效。治瘰 ,蔥湯下一丸。忌動風毒物。
王肯堂
王肯堂(1549-1613)金壇(今江蘇金壇)人,字宇泰,別號損庵,祖父王皋,父王樵,均進士。王皋任過知府,遷山東按察副使,王樵官至刑部侍郎,右都御使。1579年,王肯堂鄉(xiāng)試中舉;1589年,中進士,同年選為翰林檢討,備員史館4年。1592年授檢討,因上書抗御倭寇事,被誣以“浮躁”降職,引疾歸,1606年,又補為南京行人司副;1612年,轉任福建參政。 他廣泛收集歷代醫(yī)藥文獻,結合臨床經驗,以10年時間編著成《六科證治準繩》。這是一部集明以前醫(yī)學大成的名著,書中對各種疾病的癥候和治法敘述“博而不雜,詳而又要”,為歷來醫(yī)家所推崇。還輯有《古今醫(yī)統(tǒng)正脈全書》44種,著有《針灸準繩》、《醫(yī)學正宗》、《念西筆塵》等,為祖國醫(yī)藥保存了許多有價值的資料。 王氏著有《證治準繩》44卷,《醫(yī)論》4卷,《醫(yī)辨》4卷,《胤產全書》1卷,《醫(yī)鏡》,輯有《古代醫(yī)統(tǒng)正脈全書》,含書44種,由吳勉學校刊,王氏所著《郁岡齋至麈》(1602),為讀書見聞扎記,有十之三、四為醫(yī)學內容,并記述有他與利瑪竇的交往,此外,還撰有《〈尚書〉要旨》、《〈論語〉義府》、《律例箋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