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內外并無障翳氣色等病,只自不見者
明代:王肯堂
目內外并無障翳氣色等病,只自不見者,是乃玄府幽邃之源郁遏,不得發此靈明耳。其因有二∶一曰神失。二曰膽澀。須訊其為病之始,若傷于七情則傷于神,若傷于精血則損于膽,皆不易治,而失神者尤難。有能保真致虛,抱元守一者,屢有不治而愈。若年高及疲病,或心腎不清足者,雖治不愈。世人但見目盲,便呼為青盲者,謬甚。夫青盲者,瞳神不大不小,無缺無損,仔細視之,瞳神內并無些少別樣氣色,儼然與好人一般,只是自看不見,方為此證。若有何氣色,即是內障。非青盲也。
王肯堂
王肯堂(1549-1613)金壇(今江蘇金壇)人,字宇泰,別號損庵,祖父王皋,父王樵,均進士。王皋任過知府,遷山東按察副使,王樵官至刑部侍郎,右都御使。1579年,王肯堂鄉試中舉;1589年,中進士,同年選為翰林檢討,備員史館4年。1592年授檢討,因上書抗御倭寇事,被誣以“浮躁”降職,引疾歸,1606年,又補為南京行人司副;1612年,轉任福建參政。 他廣泛收集歷代醫藥文獻,結合臨床經驗,以10年時間編著成《六科證治準繩》。這是一部集明以前醫學大成的名著,書中對各種疾病的癥候和治法敘述“博而不雜,詳而又要”,為歷來醫家所推崇。還輯有《古今醫統正脈全書》44種,著有《針灸準繩》、《醫學正宗》、《念西筆塵》等,為祖國醫藥保存了許多有價值的資料。 王氏著有《證治準繩》44卷,《醫論》4卷,《醫辨》4卷,《胤產全書》1卷,《醫鏡》,輯有《古代醫統正脈全書》,含書44種,由吳勉學校刊,王氏所著《郁岡齋至麈》(1602),為讀書見聞扎記,有十之三、四為醫學內容,并記述有他與利瑪竇的交往,此外,還撰有《〈尚書〉要旨》、《〈論語〉義府》、《律例箋釋》等。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