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諸弟
澄侯溫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足下:
正月初六日接到家信三函,一系十一月初三所發(fā),有父親手諭,溫弟代書者。
一系十一月十八所發(fā),有父親手諭,植弟代書者。一系十二月初三澄侯弟在縣城所發(fā)一書,甚為詳明,使游子在外,巨細(xì)了然。
廟山上金叔,不知為何事而可取騰七之?dāng)?shù)?若非道義可得者,則不可輕易受此。要做好人,第一要在此處下手,能令鬼服神欽,則自然識日進(jìn),氣日剛。否則不覺墜入卑污一流,必有被人看不起之日,不可不慎。諸弟現(xiàn)處極好之時,家事有我一人擔(dān)當(dāng),正當(dāng)做個光明磊落神欽鬼服之人,名聲既出,信義既著,隨便答應(yīng),無事不成,不必受此小便宜也。
父親兩次手諭,皆不欲予乞假歸省,而予之意甚思日侍父母之側(cè),不得不為迎養(yǎng)之計(jì)。去冬曾以歸省迎養(yǎng)二事,與諸弟相商;今父親手示,不許歸省,則迎養(yǎng)之計(jì)更不可緩。所難者,堂上有四位老人,若專迎父母而不迎叔父母,不特予心中不安,即父母心中亦必不安。若四位井迎,則叔母病未全好,遠(yuǎn)道跋涉尤艱。予意欲子今年八月初旬,迎父親母親叔父三位老人來京,留叔母在家,諸弟婦細(xì)心伺侯,明年正月元宵節(jié)后,即送叔父回南,我得與叔父相聚數(shù)月,則我之心安。父母得與叔父同行數(shù)千里到京,則父母之心安。叔母在家半年,專雇一人服侍,諸弟婦又細(xì)心奉養(yǎng),則叔父亦可放心。叔父在家,抑郁數(shù)十年,今出外瀟灑半載,又得與侄兒侄婦侄孫團(tuán)聚,則叔父亦可快暢。在家坐轎至湘潭,澄侯先至潭,雇定好船,伺侯老人開船后,澄弟即可回家,船至漢口,予遣荊七在漢口迎接,由漢口坐三乘轎至京,行李婢仆,則用小車,甚為易辦。求諸弟細(xì)商堂上老人,春間即賜回信,至要至要!
李澤縣李英燦進(jìn)京,余必加意庇護(hù)。八斗沖地,望繪圖與我看。諸弟自侍病至葬事,十分勞苦,我不克幫忙,心甚歉愧!
京師大小平安。皇太后大喪,已于正月七日二十六日滿,脫去孝衣。初八日系祖父冥誕,我作文致祭,即于是日亦脫白孝,以后照常當(dāng)差。心中萬緒,不及盡書,統(tǒng)容續(xù)布。兄國藩手草。(道光三十年正月初九日)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jì)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xùn)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xùn)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