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制言上第五十四
曾子曰:“夫行也者,行禮之謂也。夫禮,貴者敬焉,老者孝焉,幼者慈焉,少者友焉,賤者惠焉。此禮也,行之則行也,立之則義也。今之所謂行者,犯其上,危其下,衡道而強(qiáng)立之,天下無道,故若天下有道,則有司之所求也。
故君子不貴興道之士,而貴有恥之士也;若由富貴興道者與?貧賤,吾恐其或失也;若由貧賤興道者與?富貴,吾恐其贏驕也。夫有恥之士,富而不以道則恥之,貧而不以道則恥之。
弟子!無曰不我知也,鄙夫鄙婦相會(huì)于廧陰,可謂密矣,明日則或揚(yáng)其言矣;故士執(zhí)仁與義而明行之,未篤故也,胡為其莫之聞也。殺六畜不當(dāng),及親,吾信之矣;使民不時(shí),失國(guó),吾信之矣。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與之皆黑;是故人之相與也,譬如舟車然,相濟(jì)達(dá)也,己先則援之,彼先則推之;是故,人非人不濟(jì),馬非馬不走,土非土不高,水非水不流。
君子之為弟也,行則為人負(fù),無席則寢其趾,使之為夫人則否。近世無賈,在田無野,行無據(jù)旅,茍若此,則夫杖可因篤焉。
富以茍,不如貧以譽(yù);生以辱,不如死以榮。辱可避,避之而已矣;及其不可避也,君子視死若歸。父母之讎,不與同生;兄弟之讎,不與聚國(guó),朋友之讎,不與聚鄉(xiāng),族人之讎,不與聚鄰;良賈深藏若虛,君子有盛教如無。”
弟子問于曾子曰:“夫士,何如則可以為達(dá)矣?”曾子曰:“不能則學(xué),疑則問,欲行則比賢,雖有險(xiǎn)道,循行達(dá)矣。今之弟子,病下人不知事賢,恥不知而又不問,欲作則其知不足,是以惑闇,惑闇,終其世而已矣,是謂窮民也。”
曾子門弟子或?qū)⒅畷x,曰:“吾無知焉?!痹釉唬骸昂伪厝唬?!有知焉,謂之友;無知焉,謂之主。且夫君子執(zhí)仁立志,先行后言,千里之外,皆為兄弟,茍是之不為,則雖汝親,庸孰能親汝乎?”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yǔ)
- 易傳
- 孟子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guó)策
- 三國(guó)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jì)
- 夢(mèng)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xùn)
- 孔子家語(yǔ)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yǔ)
- 了凡四訓(xùn)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shī)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