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槐陰添綠
宋代:晁端禮
槐陰添綠。雨馀花落,酒病相續(xù)。閑尋雙杏凝佇,池塘暖、鴛鴦浴。卻向窗晝臥,正春睡難足。嘆好夢、一一無憑,帳掩金花坐凝目。
當時共賞移紅燭。向花間、小飲杯盤促。薔薇花下曾記,雙鳳帶、索題詩曲。別后厭厭,應是香肌,瘦減羅幅。問燕子、不肯傳情,甚入華堂宿。
賞析
上片寫詞人與戀人分開后的現(xiàn)狀。“槐陰添綠”揭示了時間,“添”為新添,即槐樹新添綠色,所以此時應為春季。與后文“正春睡難足”所揭示的時令相符。“雨馀花落”描繪了一幅冷凄之景:被雨淋落的花瓣灑落一地,雨后天地氣氛冷冷清清。此句為下文奠定了凄涼的基調(diào),“酒病相續(xù)”,詞人因消愁而飲酒,因飲酒而生病,所以“相續(xù)”。與戀人分別后詞人生活是如此地痛苦不堪,終日只能借酒消愁,又因飲酒過度而生病,生活幾乎都在醉與病之間徘徊。閑時出外散心,尋見一對杏樹,這對杏樹仿佛象征著一對相愛的戀人,詞人因此駐足凝望。他看到的是:“池塘暖、鴛鴦浴。”溫暖的池塘里,一對鴛鴦在里面暢游,鴛鴦成雙成對、恩恩愛愛的場景,一方面令詞人羨慕,一方面又勾起他的煩心往事。此情此景使其不忍再看下去,只得懷著愁苦心情離去,回內(nèi)室小睡。但因心事終難排解,所以“正春睡難足”,輾轉(zhuǎn)難以入眠。雖有好夢,夢到與戀人相會,但醒來一切隨夢而去,無一物真實可感可觸,夢中一切都成虛空,使人不禁感嘆萬千,簾帳圍掩著繡有花飾的臥榻,空蕩蕩的臥榻上只留下詞人的凝目沉思。
下片寫詞人在“金華坐”內(nèi)的沉思,他回想過去,感嘆現(xiàn)在。“當時共賞移紅燭”,以前二人在一起時一邊“移紅燭”一邊“共賞”。“共賞”在此處省去了賓語,所以“共賞”的對象可以更多更豐富,留給讀者更多的想象。“向花間、小飲杯盤促”,此為二人恩愛的又一場景,面向花叢,一杯接一杯地飲酒,一杯接一杯的豪飲表現(xiàn)了詞人愉悅的心情。“薔薇花下曾記”是“曾記薔薇花下”的倒裝。記得往日在薔薇花叢中,戀人以繡有鳳凰的衣帶要詞人題寫詩詞。“別后厭厭”,分別后,戀人亦終日精神不振,與后文“應是香肌,瘦減羅幅”相呼應。本來是豐盈的肌體,卻因相思而日漸消瘦,只瘦得羅裙要裁減了才能合身。最后一句“問燕子、不肯傳情,甚入華堂宿”,看似埋怨燕子,實則是詞人心中煩惱的一種發(fā)泄。燕子并不懂人情,“不肯傳情”也是常情,只是因為詞人相思的苦惱無處發(fā)泄,便將一股怨氣轉(zhuǎn)嫁到燕子身上而已,頗有指桑罵槐的意味。
全詞委婉含蓄,“雨馀花落,酒病相續(xù)”與李清照《聲聲慢》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的感情氛圍有相似之處。雖依舊是兒女柔情,卻又與柳永的依依惜別不同,而是追憶舊時舊伴的歡愉時光,薔薇花下,燕子堂前,如今終究難尋,只余下無限惆悵,與唐玄宗如出一轍。
參考資料:
1、劉石.宋詞鑒賞大辭典 :中華書局,2011:347晁端禮(1046~1113) 北宋詞人。名一作元禮。字次膺。開德府清豐縣(今屬河南)人,因其父葬于濟州任城(今山東濟寧),遂為任城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由于蔡京舉薦,應詔來到京城。適逢宮禁中蓮荷初生,他進《并蒂芙蓉》詞,大得徽宗稱賞。于是以承事郎為大晟府協(xié)律。黃稱他"與萬俟雅言(詠)齊名,按月律進詞"(《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七)。未及供職即病逝。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