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池·瓊苑金池
宋代:無名氏
瓊苑金池,青門紫陌,似雪楊花滿路。云日淡、天低晝永,過三點、兩點細雨。好花枝、半出墻頭,似悵望、芳草王孫何處。更水繞人家,橋當門巷,燕燕鶯鶯飛舞。怎得東君長為主,把綠鬢朱顏,一時留住。佳人唱、金衣莫惜,才子倒、玉山休訴。況春來、倍覺傷心,念故國情多,新年愁苦。縱寶馬嘶風,紅塵拂面,也則尋芳歸去。
《金明池·瓊苑金池》鑒賞
【注釋】:
金明池,是北宋汴京著名的苑囿,風景佳麗。這首詞的特點是采用賦體,充分利用長調(diào)篇幅大、容量多的優(yōu)勢,盡量鋪敘,盡情抒寫,結(jié)合風景的描繪寄寓身世之慨,筆觸細膩,委婉動人。
整個上闋好象展開一幅畫卷,從汴京的順天門一直鋪向金明池,上有輕云淡曰,穹窿一般的天宇;中有似雪楊花,隨風飄卷,間雜著三點兩點細雨,灑向京城的大道 ,灑向大道上的游人。輕塵被細雨浥過,空氣格外顯得清新。而一枝鮮花伸出墻頭綠茵似的芳草鋪滿長堤,風景格外優(yōu)美。到了近郊,又只見水繞人家,橋當門巷。對對黃鶯、雙雙紫燕,在花叢間飛來飛去。
詞人在描繪這些景物時并不是純客觀地摹寫,而是用多種手法加以襯托點染。第一是賦與自然景物認人的感情,即擬人化。此詞所寫的“好花枝、半出墻頭,似悵望芳草王孫何處”便帶有“閨房之意”。花枝出墻,竟似美人一般,緬懷著惆悵之情,望著遠去的王孫公子,是花枝惹人,還是人惹花枝,幾乎難以分辯。第二是以動襯靜。第三是注意色彩的點染。如青、紫、似雪的楊花 ,已正面寫出三種顏色 。至于“好花枝”當為紅色,芳草與水,當為綠色,這是暗寫。
下半闋轉(zhuǎn)入抒情。過片以問句形式,緊扣上半闋所寫之春景,轉(zhuǎn)折之中,意脈不斷。“怎得東君長為主,把綠鬢朱顏,一時留住?”一方面是表示對大好春光的一片留戀之情,一方面是抒發(fā)人生無常、青春難久的感慨。至此,整個詞情便由歡樂轉(zhuǎn)入縱酒聽歌,由縱酒聽歌再轉(zhuǎn)入悲傷愁苦 ,結(jié)句則宕開一筆 ,逗“歸歟”之嘆。
此詞上半闋著重寫樂景 ,下半闋著重寫哀情,“佳人唱《金衣》莫惜,才子倒、玉山休訴”,寫美人唱情歌,才子飲美酒,樂則樂矣,然其中已有及時行樂的頹放思想。此以表面之樂襯內(nèi)心之悲,所以下面“況春來”三句把“傷心”“愁苦”傾泄出來。此詞結(jié)尾三句不是通常的以景語作結(jié)或情語作結(jié),而是以動態(tài)作結(jié)。前面說“況春來,倍覺傷心,念故國情多,新年愁苦”,感情已十分消沉;至“寶馬嘶風,紅塵拂面”,系回映前半闋游賞,本該感情一揚;然一“縱”字,則變?yōu)闆Q絕語,意為即使游賞金明池再怎么快樂,我也得回歸故鄉(xiāng),感情極為沉痛。
作者信息暫不可考。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