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廣
先秦:佚名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
漢有游女,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
之子于歸,言秣其駒。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南山喬木大又高,樹下不可歇陰涼。
漢江之上有游女,想去追求不可能。
漢江滔滔寬又廣,想要渡過不可能。
江水悠悠長又長,乘筏渡過不可能。
柴草叢叢錯雜生,用刀割取那荊條。
姑娘就要出嫁了,趕快喂飽她的馬。
漢江滔滔寬又廣,想要渡過不可能。
江水悠悠長又長,乘筏渡過不可能。
柴草叢叢錯雜生,用刀割取那蔞蒿。
姑娘就要出嫁了,趕快喂飽小馬駒。
漢江滔滔寬又廣,想要渡過不可能。
江水悠悠長又長,乘筏渡過不可能。
注釋
①休思:休思。休:止息也;思:語氣助詞,沒有實義。
②漢:指漢水。游女:在漢水岸上出游的女子。
③江:指長江。永:水流很長。
④方:渡河的木排。這里指乘筏渡河。
⑤翹翹:眾也,秀起之貌。錯薪:雜亂的柴草。
⑥楚:雜薪之中尤翹翹者
⑦秣(mò):喂馬。
⑧蔞(lóu):草名,即蔞蒿
參考資料:
1、《古代漢語詞典》編寫組 .古代漢語詞典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98 :222 .英文翻譯
A Woodcutter‘s Love
The tallest Southern tree
Affords no shade for me.
The maiden on the stream
Can but be found in dream.
For me the stream‘s too wide
To reach the other side
As River Han‘s too long
To cross its current strong.
Of the trees in the wood
I‘ll only cut the good.
If she should marry me,
Her stable-man I‘d be.
For me the stream‘s too wide
To reach the other side
As River Han‘s too long
To cross its current strong.
Of the trees here and there
I‘ll only cut the fair
If she should marry me,
Her stable-boy I‘d be.
For me the stream‘s too wide
To reach the other side
As River Han‘s too long
To cross its current strong.
*The legend said that there was a Goddes on the River Han,Here the woodcutter compared the maiden he love to a inaccessible Goddess.
參考資料:
本節(jié)內(nèi)容整理自網(wǎng)絡(或由匿名網(wǎng)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賞析
從結構形式上分析,《漢廣》全篇三章,前一章獨立,后二章疊詠,同《詩經(jīng)》中其他重章疊句的民歌,似無差異。但從藝術意境看,三章層層相聯(lián),自有其詩意的內(nèi)在邏輯。可析而為二。
首先,全詩三章的起興之句,傳神地暗示了作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勞動過程。方氏由此把《漢廣》詩旨概括為“江干樵唱”,否定其戀情詩的實質,仍不免迂闊;但見出起興之句暗示了采樵過程,既有文本依據(jù),也是符合勞動經(jīng)驗的。
其次,從結構形式看,首章似獨立于二、三兩章;而從情感表現(xiàn)看,前后部分緊密相聯(lián),細膩地傳達了抒情主人公由希望到失望、由幻想到幻滅,這一曲折復雜的情感歷程。有希望有追求,才有失望有失落;但詩篇于此未作明言,對這位青年當年追求思戀的一往深情,讓讀者得之言外。詩篇從失望和無望寫起,首章八句,四曰“不可”,把追求的無望表達得淋漓盡致,不可逆轉。一般把首句視為起興;如果換一種讀法,把“漢有游女,不可求思”置于首位,那么,“南有喬木,不可休思”便可視為比喻,連同“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構成一組氣勢如潮的博喻;瞻望難及的無限悵惘之情,也表現(xiàn)得更為強烈。當年苦戀追求,今日瞻望難及。但心不甘、情難拔,于是由現(xiàn)實境界轉入幻想境界。三、三兩章一再地描繪了癡情的幻境:有朝“游女”來嫁我,先把馬兒喂喂飽;“游女”有朝來嫁我,喂飽駒兒把車拉。但幻境畢竟是幻境,一旦睜開現(xiàn)實的眼睛,便更深地跌落幻滅的深淵。他依然癡情而執(zhí)著,但二、三兩章對“漢廣”、“江永”的復唱,已是幻境破滅后的長歌當哭,比之首唱,真有男兒傷心不忍聽之感。總之,詩章前后相對獨立,情感線索卻歷歷可辨。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鐘情一位美麗的姑娘,卻始終難遂心愿。情思纏繞,無以解脫,面對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這首動人的詩歌,傾吐了滿懷惆悵的愁緒。
陳啟源《毛詩稽古編》把《漢廣》的詩境概括為“可見而不可求”。這也就是西方浪漫主義所謂的“企慕情境”,即表現(xiàn)所渴望所追求的對象在遠方、在對岸,可以眼望心至卻不可以手觸身接,是永遠可以向往但永遠不能到達的境界。《秦風·蒹葭》也是刻劃“企慕情境”的佳作,與《漢廣》比較,則顯得一空靈象征,一具體寫實。《蒹葭》全篇沒有具體的事件、場景,連主人是男是女都難以確指,詩人著意渲染一種追求向往而渺茫難即的意緒。《漢廣》則相對要具體寫實得多,有具體的人物形象:樵夫與游女;有細徽的情感歷程:希望、失望到幻想、幻滅;就連“之子于歸”的主觀幻境和“漢廣江永”的自然景物的描寫都是具體的。不為無見。當然,空靈象征能提供廣闊的想像空間,而具體寫實卻不易作審美的超越。錢鍾書《管錐編》論“企慕情境”這一原型意境,在《詩經(jīng)》中以《秦風·蒹葭》為主,而以《周南·漢廣》為輔,其原因或許就在于此。
參考資料:
1、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詞典編寫組.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19-22頁創(chuàng)作背景
西漢時研究詩經(jīng)的三家認為,江漢之間的廣大地域被周文王文明化,那里的女性有貞守之德,于是詩人便作此詩,以喬木、神女、江漢為比,贊美那里的美麗女子。
參考資料:
1、王先謙.十三經(jīng)清人注疏.詩三家義集疏:中華書局,1987:第51頁-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