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文山卷后》鑒賞
[創作背景]這是文天祥就義后不久,謝翱為他的詩文集題寫的詩。
[內容評析]起句劈空而來,文天祥殉國的不幸消息傳來,謝翱肝膽俱裂,痛不欲生。但作者并不簡單敘述自己悲痛欲絕的心情,而是寫自己在噩耗傳來后的極度痛苦和迷亂中,突然產生了一個強烈的愿望,要飛越千山萬水,到萬里之外的北國去和死者見面。次句承上而來,卻又急轉直下。當精魂不辭萬里之遙,跋山涉水,到達北國之后,卻又「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在深深的悲哀和失望中,夢魂猛醒過來,原來所知已物化,幽明隔絕,再無相見之時?!革w」的急切和「隔」的絕望,在這里形成了極其強烈的對照。詩人悲不能已,痛哭著迸出了下面兩句:「死不從公死,生如無此生?!怪页妓赖闷渌约浩埱彝瞪?,又有甚么意趣?這兩句用「死」、「生」二字組成奇特對偶句,蘊蓄著極深摯的感情,格外哀切動人。
第三聯轉向正面寫文天祥,進一步抒發哀痛心情。「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文天祥表明心跡、充滿正氣的詩句。如今,耿耿丹心仍在,而英雄卻帶著未酬的壯志,含恨離開了人世。尾聯推進一層。痛苦是需要發泄的,然而在殘酷的現實生活中,竟然沒有可以發泄自己感情之處。傷心之淚,未能明流,只得暗吞。末句委婉地表示決心,將埋名隱姓,遁跡山林,決不與統治者合作。語氣平和,但忠憤抑郁之氣仍勃勃于言意之表。
此詩以飽含感情的筆觸,抒寫深沉的家國興亡之痛。由聞知死訊、渴求重見到死生相隔、無緣重逢:再由壯志未酬、血沃大地,到無處揮淚,決心歸隱,百轉千回,從深處著筆,寫到至情處,不辨是詩是淚。作者本以工于錘煉著稱,這首詩卻以白描見長,字字用血淚凝成,讀之令人泣下。
[難詞注釋]①文山:文天祥。卷:這里指詩文集。②丹心:赤誠的心。文天祥有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箿啠喝"郾萄赫Z出《莊子·外物》:「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购蟪R浴傅ば摹购汀副萄共⑴e,稱頌為國死難人。④堪:可,能。
[url=http://www.china10k.com/simp/history/5/55/55c/55c07/55c07041.htm]http://www.china10k.com/simp/history/5/55/55c/55c07/55c07041.htm[/url]
謝翱(1249年11月20日—1295年12月17日),南宋愛國詩人,“福安三賢”之一。字皋羽,一字皋父,號宋累,又號晞發子,原籍長溪人,徙建寧府浦城縣(今屬南平市浦城縣)。度宗咸淳間應進士舉,不第。恭宗德佑二年文天祥開府延平,率鄉兵數百人投之,任諮議參軍。文天祥兵敗,脫身避地浙東,往來于永嘉、括蒼、鄞、越、婺、睦州等地,與方鳳、吳思齊、鄧牧等結“月泉吟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