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陳槱得楊補之三昧賞之以詩
宋代:白玉蟾
梅花不清是水清,最是一枝溪上橫。
梅花不明是雪明,凍折老梢飄碎瓊。
梅花不暗是雨暗,隔籬和雨粘珠糝。
梅花不淡是煙淡,煙鎖江村煙慘慘。
梅花不枯是霜枯,霜后不俗霜前粗。
梅花不瘦是月瘦,月下徘徊孤影峭。
梅花不寒是風寒,落英飛上玉闌干。
梅花不濕是露濕,冷蕊含羞曉嗚唈。
雪明偏見梅花魂,筆下六花堆爛銀。
水清偏見梅花骨,筆下一溪寒浸月。
煙淡偏見梅花情,筆下一片黃昏晴。
雨晴偏見梅花貌,筆下娉婷向人笑。
月瘦偏見梅花真,筆下蟾蜍弄早春。
霜枯偏見梅花操,筆下飛霜送春耗。
露濕偏見梅花奇,筆下冷蕊垂百琲。
風寒偏見梅花意,筆下蕭騷奪云氣。
有人身心似梅花,寫出清淺與橫斜。
補之若見亦驚嗟,機杼迥然別一家。
繁處不繁簡處簡,雪迷曉色月迷晚。
更得一些香氣浮,陽春總在君筆頭。
白玉蟾(1194年-1229年),字如晦、紫清,號海瓊子、武夷散人。南宋人,祖籍福建閩清,生于瓊州瓊山。為道教金丹派南五祖之一,是內丹理論家。幼聰慧,諳九經,能詩賦,長于書畫,曾舉童子科。及長,因“任俠殺人,亡命至武夷”。個人作品有《上清集》、《武夷集》等。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