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應制》鑒賞
[注釋](1)上元:元宵節。應制:應皇帝之命寫詩作文。(2)森:排列聳立。(3)端門:宮殿的正門。翠華:用翠鳥羽毛裝飾的旗幟,用作皇帝的儀仗。此制皇帝的車駕。(4)宸游:帝王出游。三元:農歷正月、七月、十月的十五為上元、中元、下元,合稱三元。此處指上元。(5)閣:同擱,停留。春陰:春天時的花木蔭處。(6)華封祝:即華封三祝。傳說華州封人祝帝堯長壽、富有、多男,后人稱為華封三祝。
[譯文]元宵佳節彩燈排列堆積得像一座座山峰,燈里點滿精美的蠟燭,皇帝的御駕正來到皇宮的正門口?;噬系难灿尾皇菫榱嗽官p燈,而是為了同萬民同慶樂事。天上的圓月清澈皎潔徘徊不去,人間萬民和睦幸福,春意在花木中停留。舉國上下向皇帝祝福,在位四十余年給人民帶來的恩惠多。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謨,漢族,興化軍仙游縣(今楓亭鎮青澤亭)人。北宋著名書法家、政治家、茶學家。蔡襄任泉州知府時,主持建造了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泉州洛陽橋;任福建路轉運使時,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驛道松;在建州時,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龍團”,所著《茶錄》總結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經驗。所著《荔枝譜》被稱贊為“世界上第一部果樹分類學著作”。蔡襄工書法,詩文清妙,其書法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體,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