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及注釋
譯文
整天在外采藎草,采了一捧還不到。我的頭發(fā)亂蓬蓬,趕快回家洗沐好。
整天在外采蓼藍,一衣兜也沒采滿。本來說好五天歸,過了六天不回還。
此人外出去狩獵,我就為他裝弓箭。此人外出去垂釣,我就為他理好線。
他所釣的是什么?鳊魚鰱魚真不錯。鳊魚鰱魚真不錯,竟然釣到這么多。
注釋
⑴綠(lù):通“菉”,草名,即藎草,又名王芻(chú),一年生草本,汁可以染黃。
⑵終朝(zhāo):終日。一說整個早晨。
⑶匊(jū):同“掬”,兩手合捧。
⑷曲局:彎曲,指頭發(fā)彎曲蓬亂。
⑸薄言:語助詞。歸沐:回家洗頭發(fā)。
⑹藍:草名。此指蓼藍,可作染青藍色的染料。
⑺襜(chān):護裙,田間采集時可用以兜物。《毛傳》:“衣蔽前謂之襜”,即今俗稱之圍裙。
⑻五日:五天,并非確指。《鄭箋》解為“五月之日”。期:約定的時間。
⑼六日:六天,并非確指。《鄭箋》解為“六月之日”。詹:至,來到。
⑽之子:此子。狩:打獵。
⑾韔(chànɡ):弓袋,此處用作動詞,是說將弓裝入弓袋。
⑿綸:釣絲。此處作動詞,即整理絲繩的意思。
⒀維何:是什么。維,是。
⒁魴(fáng):鳊魚。鱮(xù):鰱魚。
⒂觀者:此指釣的魚眾多。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此引申之義,物多而后可觀,故曰:觀,多也。”
參考資料:
1、王秀梅 譯注.詩經(jīng)(下):雅頌.北京:中華書局,2015:555-5572、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498-499
鑒賞
此詩一、二兩章是實寫,詩中對事件實實在在的記述,蘊含了主人公心理活動的微妙變化。“終朝采綠,不盈一匊”,采綠者手在采菉,心已不知飛越幾重山水,心手既不相應(yīng),自然采菉難滿一掬。那么所思所念是什么,詩人并未直白,而是轉(zhuǎn)言“予發(fā)曲局,薄言歸沐”,卷曲不整的頭發(fā)當然不是因為沒有“膏沐”,而是“誰適為容”。此時又要去梳洗,是因為君子隨時都可能出現(xiàn)在面前。詩的第二章“五日為期,六日不詹”交待了原因。既然約定過五天就回家,在其后的時間里女主人公當然要無心于采菉,留心于歸沐了。但“五日為期,六日不詹”還不僅僅是交待了女主人公反常行為的原因,同時還傳遞出了她心中一股濃濃的怨思。然而在“終朝采綠”這樣難捱的時間里,女主人公的心中也有甜蜜的聯(lián)想,下文即有表現(xiàn)。
三、四兩章是虛寫,詩中并沒有出現(xiàn)歸、回、還、返等字眼,但盡顯歸來之意。第三章寫君子漁獵,婦人相隨,猶如后人所謂“你耕田來我織布”一樣極具田園風(fēng)味,夫唱婦隨之樂于此可見。龔橙《詩本誼》以為這是《小雅》中“西周民風(fēng)”之一,確是探驪得珠之論。第四章承上一章之“釣”言,所釣魚之多,實贊君子無窮的男性魅力,此可以聞一多先生“《國風(fēng)》中凡言魚,皆兩性間互稱其對方之廋語(廋sōu,隱藏。廋語,隱語)”(《詩經(jīng)通義》)證之,更何況“言釣則狩可例見”(孫鑛語)。
總體上說,此詩一、二兩章以實極寫幽怨神理,刻畫情思細致入微,三、四兩章以虛極言倡隨之樂,更顯出別離之苦。前為景中情,后為情中景,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出女主人公的幽怨深思之情。
參考資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498-499創(chuàng)作背景
這是一位留守婦女思念出門在外的丈夫的詩。《毛詩序》以為“刺怨曠也。幽王之時多怨曠者也”。序說言過簡而意難明,故陳啟源《毛詩稽古編》闡述說:“《敘》云刺怨曠也,蓋謂刺時之多怨曠耳。征役過時,王政之失,故復(fù)申言之云,幽王之時多怨曠者也”,“征役頻興,室家暌隔,民生愁困,誰實使然?”陳子展《詩經(jīng)直解》把它看作“君子于役,過期不歸,婦女怨思之作”。
參考資料:
1、王秀梅 譯注.詩經(jīng)(下):雅頌.北京:中華書局,2015:555-5572、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498-499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xùn)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xùn)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