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及注釋
譯文
哪見過堤上筑鵲巢,哪見過土丘長水草。誰在離間我心上人?我心里愁苦又煩惱。
哪見過庭院瓦鋪道,哪見過山上長綬草。誰在離間我心上人?我心里害怕又煩惱。
注釋
1.防:水壩。一說堤岸;一說即“枋(fāng)”,常綠喬木,可為紅色染料。
2.邛(qióng):土丘,山丘。旨:味美的,鮮嫩的。苕(tiáo):一種蔓生植物,生長在低濕的地上。一說紫云英,一說凌霄花,一說翹搖,一說葦花。
3.侜(zhōu):謊言欺騙,挑撥。予美:我的愛人。美,美人兒,心上人,指作者所愛的人。
4.忉(dāo)忉:憂愁不安的樣子。
5.中唐:古代堂前或門內(nèi)的甬道,泛指庭院中的主要道路。唐乃朝堂前和宗廟門內(nèi)的大路。一說通“塘”,中唐,塘中。甓(pì):磚瓦,瓦片。一說通“?(pì)”,野鴨子。
6.鷊(yì):借為“虉(yì)”,雜色小草,又叫綬草,一般生長在陰濕處。
7.惕(tì)惕:提心吊膽、恐懼不安的樣子。
參考資料:
1、王秀梅 譯注.詩經(jīng)(上):國風.北京:中華書局,2015:276-2772、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273-275
鑒賞
把不協(xié)調(diào)的事物放在一起,引起危機的恐懼,是這首詩的情緒癥結(jié)。
從原詩文本上看,把此詩落實為政治性的信讒遠賢之憂,或者感情性的背信棄愛之憂,都比較勉強。特別是政治性的揣測,更為虛幻。關鍵在“予美”二字。“予美”為“我所愛慕的”這個意思。在《詩經(jīng)》中,美有美人、丈夫或妻子的意思,更有美麗、美好的意思。因為鐘愛,覺得這個人很美。所以,“美”字應該是一種感情親愛的意思。如果可以這樣理解,那么,“予美”的對象,就不一定是已經(jīng)與作者定情相戀的人,但一定是作者明白地或暗暗地相戀之人。從全詩結(jié)構(gòu)上看,被愛之人并不十分清楚自己被誰暗中愛上了,而第三者悄然而至。于是,作者暗中焦急:自己暗戀的人要被人搶去了呀!那是不合適的,不協(xié)調(diào)的!只有自己與這個人才是完美的一對。但是,這一切似乎都是在暗中進行的。暗暗的愛,暗暗的擔憂,暗暗的感嘆,于是,便出現(xiàn)了這首暗中擔憂的歌。
從情緒上說,這首歌以猜測、推想、幻覺等不平常的心理活動,表達平常的愛慕之情。正因為作者愛之愈深,所以他也憂之愈切。至于有沒有第三者來蒙騙所愛者的感情,這并無實指,或者干脆沒有。然而,作者不管有沒有第三者,就公開了他的擔憂,這正是愛得深也疑得廣。這一微妙的愛情心理,通過作者第一人稱手法的歌吟,表達得淋漓盡致。
在藝術(shù)手段上,大量的比喻是其特色。比喻中采用的是自然界不可能發(fā)生的現(xiàn)象,來比喻人世間也不可能出現(xiàn)的情變。喜鵲搭巢在樹上,不可能搭到河堤上;紫云英是低濕植物,長不到高高的山坡上;鋪路的是泥土、地磚,決不是瓦片;綬草生長在水邊,山坡上是栽不活的。這些自然現(xiàn)象本是常識,可是作者偏偏違反常識地湊在一起:“防有鵲巢”“邛有旨苕”“中唐有甓”“邛有旨鷊”,不可能的事物發(fā)生了。不過,自然規(guī)律不可違反,河堤上的喜鵲窩,山坡上的紫云英等等,都是不長久的。這里顯示了比喻運用中的感情傾向性,意味著作者的擔心也許是多余的。“誰侜予美?”實在誰也不能橫刀奪愛,真正的愛情是堅貞不移的。這就是作者在擔憂懸念中寄托的堅定信念。
參考資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273-275創(chuàng)作背景
關于此詩的背景,《毛詩序》說:“《防有鵲巢》,憂讒賊也。宣公多信讒,居子憂懼焉。”朱熹則不同意此說,認為這是一首情詩。他在《詩集傳》中說這是“男女之有私而憂或間(離間)之詞”。朱熹的說法,抓住了詩歌情緒的焦點,又從“予美”二字引伸,才得出情詩的結(jié)論。現(xiàn)代學者多贊同朱熹的觀點,認為此詩是為相愛的人害怕離間而失去愛情所創(chuàng)作的。
參考資料:
1、王秀梅 譯注.詩經(jīng)(上):國風.北京:中華書局,2015:276-2772、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273-275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