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彼洛矣
先秦:佚名
瞻彼洛矣,維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祿如茨。韎韐有奭,以作六師。
瞻彼洛矣,維水泱泱。君子至止,鞸琫有珌。君子萬年,保其家室。
瞻彼洛矣,維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祿既同。君子萬年,保其家邦。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望著眼前那洛水,水勢(shì)茫茫在流淌。周王來到洛水濱,福祿多如茅茨樣。蔽膝閃著赤色光,六軍統(tǒng)帥檢閱忙。
望著眼前那洛水,水勢(shì)茫茫在流淌。周王來到洛水濱,劍鞘飾玉真堂皇。周王將享萬年福,保他家室永興旺。
望著眼前那洛水,水勢(shì)茫茫在流淌。周王來到洛水濱,福祿全聚他身上。周王將享萬年福,保其國(guó)家用安康。
注釋
⑴洛:洛水。古有二洛水,一發(fā)源于陜西西北,流入渭水;一發(fā)源于陜西南部,經(jīng)洛陽而流入黃河。朱熹認(rèn)為此詩所指為經(jīng)洛陽而流入黃河的洛水。
⑵泱(yāng)泱:水勢(shì)盛大的樣子。
⑶君子:指周王。止:語助詞。
⑷茨(cí):茅草屋蓋,有多層。如茨,形容其多。
⑸韎(mèi):用茜草染成赤黃色的革制品。韐(gé):蔽膝。此為天子有兵事時(shí)所穿。朱熹《詩集傳》以為“韎韐”即《周禮》所謂韋弁,兵事之服也。奭(shì):赤色貌。有奭,形容韎韐之色鮮紅。
⑹作:起也。六師:六軍。古時(shí)天子六師,每師二千五百人。
⑺鞸(bǐ):刀鞘,古代又名刀室?,e(běng):刀鞘口周圍的玉飾。有珌(bì):即珌珌,玉飾花紋美麗貌。
⑻家室:此處猶言“家邦”,即國(guó)家。
⑼既同:指福氣聚集。既,完全。同,匯聚。
參考資料:
1、王秀梅 譯注.詩經(jīng)(下):雅頌.北京:中華書局,2015:517-5192、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467-469
鑒賞
此詩共三章。首章起筆雍容大方,“瞻彼洛矣,維水泱泱”,兩句點(diǎn)明天子會(huì)諸侯講武的地點(diǎn),乃在周的東都——洛陽(今屬河南)。且以洛水之既深且廣,暗喻天子睿智圣明,亦如洛水之長(zhǎng)流,深廣有度。接著以“君子至止,福祿如茨”兩句,表明天子之蒞臨洛水,會(huì)合諸侯,講習(xí)武事,乃天子勤于大政的表現(xiàn)。昔人以“國(guó)之大事,在祀與戎”(《左傳·成公十三年》),天子能親臨戎政,御軍服以起六師,故能“福祿如茨”,使天下皆受其賜。此章后兩句“韎韐有奭,以作六師”,補(bǔ)足前意,“韎韐”為皮革制成的軍事之服,意如今之皮蔽膝?!耙宰髁鶐煛?,猶言發(fā)動(dòng)六軍講習(xí)武事。明示天子此會(huì)的目的,在于習(xí)武練兵。故天子親御戎服,以示其隆重。
二章旨在加深贊美。起二句同首章?!熬又林?,鞸琫有珌”,鞸為劍鞘,琫珌分指劍鞘上下端之玉飾,表明天子講武視師時(shí),軍容整肅,天子親佩寶劍,劍鞘也裝飾得非常堂皇,威儀崇隆。故而詩人以“君子萬年,保其家室”,作歡呼性的贊頌。
三章句型基本上與二章相同,但意義有別。“君子至止,福祿既同”兩句,既與首章之“福祿如茨”相應(yīng),兼以示天子在講武檢閱六師之后,賞賜有加,使與會(huì)的諸侯及軍旅,皆能得到鼓勵(lì),眾心歸向,一片歡欣,緊接著在“君子萬年,保其家邦”的歡呼聲中,結(jié)束全詩。而“保其家邦”的意義,較之前章的“保其家室”,更進(jìn)一層,深刻地表明此次講習(xí)武事的主要目的。
參考資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467-469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當(dāng)作于周宣王統(tǒng)治時(shí)期。周宣王到洛水之濱會(huì)同諸侯檢閱六軍,諸侯贊美周宣王福德無疆而作此詩。但《毛詩序》以為“刺幽王也,思古明王能爵命諸侯,賞善罰惡也。”周宣王曾用方叔、召虎、仲山甫、尹吉甫等,北伐玁狁,南征荊蠻、淮夷、徐戎,諸侯聽命,武功甚盛??梢娖綍r(shí)必以講武為務(wù),在其會(huì)諸侯于東都講武之際,詩人以詩贊美之。
參考資料:
1、王秀梅 譯注.詩經(jīng)(下):雅頌.北京:中華書局,2015:517-5192、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467-469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guó)策
- 三國(guó)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jì)
- 夢(mèng)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xùn)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xùn)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