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睡起流鶯語
宋代:葉夢得
睡起流鶯語。掩青苔、房櫳向晚,亂紅無數。吹盡殘花無人見,惟有垂楊自舞。漸暖靄、初回輕暑。寶扇重尋明月影,暗塵侵、尚有乘鸞女。驚舊恨,遽如許。
江南夢斷橫江渚。浪黏天、葡萄漲綠,半空煙雨。無限樓前滄波意,誰采萍花寄取。但悵望、蘭舟容與。萬里云帆何時到,送孤鴻、目斷千山阻。誰為我,唱金縷。
譯文與注釋
注釋:
①賀新郎:詞牌名,原名《賀新涼》,又名《金縷曲》等,雙調一百十六字,上下片各十句六仄韻。房櫳:窗戶。向晚:傍晚。亂紅:零落的花朵。暖靄:天氣日暖。輕暑:初夏的暑氣。寶扇:指團扇。此扇形狀如明月。明月影:此指團扇的影子。乘鸞女:指扇上所繪的仕女圖畫。舊恨:指與戀人的別恨。遽如許:如此強烈。遽,急迫。
②渚:水中小塊陸地。葡萄漲綠:綠水新漲,如葡萄初釀之色。半空煙雨:形容浪花向空中飛濺,像雨霧一般。滄波意:指樓前的悠悠江水,別意無窮。采蘋花寄?。汗旁娢闹谐S?,采蘋花寄贈故人來表示作者的相思之情。蘭舟:舟船的美稱。容與:徘徊。金縷:即《金縷曲》,古曲名,或認為這里指此首《賀新郎》。
譯文:
午睡醒來,聽流鶯嬌聲軟語,天色漸漸向晚,房門外,蒼苔滿地,落紅片片堆砌。沒人看見殘花已被吹盡,只有垂楊迎風自舞,庭院幽靜空寂。暮靄中漸漸帶著暖意,我感到了初夏的暑氣。尋找從前用過的那把明月般圓圓的寶扇,它已經灰塵沽滿,扇子上畫著騎鳳的仙女,那久已沉積的離愁別怨,猛然將我的心強烈震撼。
江南美好的舊夢已斷,洲諸橫靠著她的小舟,碧綠的清水漲滿,像一江新釀的葡萄酒。波浪粘連著遠天,化半空煙雨蒼茫。她樓前綠水悠悠,是否也在把我深深想望,準備采一束蘋花寄上?我悵然地遙望,她的木蘭舟不知浮游何方。云帆在萬里以外,幾時才能來到我的近旁?我久久地目送著天邊孤鴻,視線盡頭,只見千山阻擋,有誰為我把《金縷》曲歌唱?
《賀新郎·睡起流鶯語》鑒賞
【注釋】:
此詞上片是靜景,并在靜景中體現出作者的內心幽情 ,下片為想象 ,承上“舊恨”展示心頭情感波瀾。
上片起首三句描繪詞人午睡乍醒,已是傍晚時分,忽聞鶯聲婉轉,“流鶯語”,以細聆鶯囀來突出環境的幽寂,也即“鳥鳴山更幽”之意。環顧四周,但見地上點點青苔,片片落花,說明春光已盡,令人不勝惋惜 ?!按当M”兩句,進一層描寫庭院景象,通過殘花吹盡 、楊柳自舞的物象 ,勾勒出暮春時節的寂寥景況,渲染出詞人孤獨、寂寞的心境。
“漸暖靄 ”三句 ,先從時節轉移寫起。春去夏來,暖風帶來初夏的暑熱,由于想到消暑而引出了寶扇:這是一把布滿塵灰的扇子,但它上面那隱約可見的那位月宮“乘鸞女”卻使他陷入了沉思。關于“乘鸞女 ”,原本有著一個月中仙女的傳說。據說唐明皇在九月十五游月宮,“見素娥千余人,皆皓衣乘白鸞”(《 龍城錄》)。那扇面上模糊的素衣仙女畫像,引起他的聯想 ,勾起了他隱藏于內心深處的“舊恨”,使他自己也感到驚訝的是那“ 舊恨”,竟會如此猛烈地涌上心頭。
過片“江南”三句,是說昔年樂事已成而今“舊恨”,伊人遠去,猶如乘鸞仙女,無由再見?!敖稀保俏羧障鄷?;“夢斷”則是說舊時情事如昨夢前塵,已成過去,故言“斷 ”。夢已斷而復思之,意承上“驚舊恨”而來,以下即寫所思江南其地其人。洲渚橫江,江水綠漲,江浪拍天,化為半空煙雨。先寫江景,為下文鋪墊。李白《襄陽歌》:“遙看江水鴨頭綠 ,恰似葡萄初酦醅?!边@里“葡萄漲綠”即本李白詩 。“無限”三句,遙想伊人倚樓凝望,但見煙波蒼茫,情思無限,能采蘋花寄我否?“采蘋”由上“江渚”生發,所謂“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 ”(柳惲《江南曲 》)。而采蘋以寄所思之故人 ,古詩中不少見。“誰采蘋花寄與”從男子方面著想 :果采蘋花寄與我否?采得后能寄到否?我也只能悵然想望著她泛蘭舟容與于江上吧。這里意思當從《楚辭·九歌》化出。《湘夫人》云:“搴汀洲兮杜若,以遺兮遠者。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薄叭菖c”多義詞,此為閑暇自得貌 ,言欲寄無由,只能從容等待?!叭f里”兩句,更深一層,寫兩人之間隔著千山萬水,舟船難通,只能目送征鴻,黯然魂銷。結末兩句深恨無人為自己唱起《金縷曲 》?!督鹂| 》即杜秋娘所唱《金縷衣 》。其辭曰:“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 ,莫待無花空折枝?!庇猩罨谀晟俟怅幪撨^之意。
關注在《題石林詞》中對葉夢得的詞評論道:“味其詞婉麗,綽有溫、李之風。晚歲落其華而突之,能于簡淡時出雄杰 ”。此詞風格婉麗,是葉氏早期之作中的精品。
《賀新郎·睡起流鶯語》賞析
關德在《題石林詞》一文中,對葉夢得詞下了這樣的評語:“味其詞婉麗,綽有溫、李之風。晚歲落其華而實之,能于簡淡時出雄杰?!贝似w現其早期詞作的特點。這首詞借暮春景色抒發悵恨失意的無限相思、青春虛擲的無限感慨,寫景清新明快,詞風婉麗,抒情深婉,情深意長。
上片是靜景,并在靜景中體現出作者的內心幽情。起首三句描繪自己午睡乍醒,已是傍晚時分,忽聞鶯聲婉轉,“流鶯語”以細聆鶯囀來突出環境的幽寂,也即“鳥鳴山更幽”之意。環顧四周,但見地上點點青苔,片片落花,說明春光已盡,令人不勝惋惜。“吹盡”兩句,進一層描寫庭院景象,長調寫景不似小令,并非勾勒點染,抓取景物特點即可,而是需要細致地鋪展開來,工筆描繪。這兩句將“殘花”與“垂楊”并提,表現春末特有的景色;由花開到花落,都是悄悄地沒人注意,只有柳條還在隨風輕擺,這是靜中見動;一“自”字寫出四周無人的寂寥況味,用來襯托作者徘徊四顧的孤獨心情。
“漸暖靄”三句,光從時節轉移寫起,春去夏來,暖風帶來初夏的暑熱,由于想到消暑而引出了寶扇;這是一把布滿塵灰的扇子,但它上面那隱約可見的那位月宮“乘鸞女”卻使他陷入沉思。關于“乘鸞女”,原來有著一個月中仙女的傳說,據說唐明皇在九月十五日游月宮,“見素娥千余人,皆皓衣乘白鸞”(《龍城錄》),那扇面上模糊的素衣仙女畫像,引起他的聯想,勾起了他隱藏于內心深處的“舊恨”,使他自己也感到驚訝的是那“舊恨”,竟會如此猛烈地涌上心頭,這里極其隱晦地表現出作者對宋朝衰落的遺恨。
下片為想象,承上“舊恨”展示心頭感情波濤?!敖稀比?,是說昔年樂事已成而今“舊恨”,伊人遠去,猶如乘鸞仙女,無由再見,只有在夢中來到她所在的江南:江上碧浪連天,遠望如同正在潑醅上漲的葡萄綠酒。李白就曾有詩贊道:“遙看江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潑醅?!保ā断尻柛琛罚┻@連天江浪,再加上彌漫空中的煙雨,真好似一幅水墨畫。這里先寫景,然后引出下面景中之人。
“無限樓前滄波意”,“滄波”照應前句江景,描繪出一幅想象中的畫面:情人在江邊高樓倚欄悵望,卻只見細浪粘天,煙波浩渺。作者想象情人遙對滄波的情懷,不禁道出“誰采蘋花寄與?”采蘋花有寄托相思的用意,二人相隔萬里,雖想采蘋花寄給對方以托相思,但作者卻言“誰采”,透露出“夢斷”之恨?!暗珢澩比?,更深一層,寫兩人之間隔著千山萬水,舟船難通,只能隔著遙遠的距離相互“悵望”,但無論如何相望,視線也會被“千山”所阻。問“萬里云帆何時到?”即含有“不能到”的意思,因此只能與“孤鴻”相伴,在這種凄清的景況中獨自品嘗離愁別恨。柳永《玉蝴蝶》詞末幾句境界與此相似:“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黯相望:斷鴻聲里,立盡斜陽?!苯Y末兩句深恨無人為自己唱起《金縷曲》,由曲及人,興起對美好往日的懷念。又著一“誰”字,進一步表現作者失去情人之后的孤苦。“金縷”曲詞中有勸人珍惜年華的句子,作者借此嘆息往日美好不再,而自己如今無人相伴,年華也只是虛度,將對遠方伊人的惓惓深情蘊藏于短短六字中,顯得曲致深長。
葉夢得(1077~1148) 宋代詞人。字少蘊。蘇州吳縣人。紹圣四年(1097)登進士第,歷任翰林學士、戶部尚書、江東安撫大使等官職。晚年隱居湖州弁山玲瓏山石林,故號石林居士,所著詩文多以石林為名,如《石林燕語》、《石林詞》、《石林詩話》等。紹興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贈檢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詞風變異過程中,葉夢得是起到先導和樞紐作用的重要詞人。作為南渡詞人中年輩較長的一位,葉夢得開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氣"入詞的詞壇新路。葉詞中的氣主要表現在英雄氣、狂氣、逸氣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