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九月望日,與客習射西園,余病不
宋代:葉夢得
霜降碧天靜,秋事促西風。寒聲隱地,初聽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關河千里,一醉與君同。疊鼓鬧清曉,飛騎引雕弓。歲將晚,客爭笑,問衰翁。平生豪氣安在,沈領為誰雄。何似當筵虎士,揮手弦聲響處,雙雁落遙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水調歌頭·九月望日,與客習射西園,余病不》鑒賞
【注釋】:
這首詞的小題,曾慥《樂府雅詞》作 :“九月望日,與客習射西園,余偶病不能射。客較勝相先。將領岳德,弓強二石五斗,連發三中的,觀者盡驚。因作此詞示坐客 。前一夕大風,是日始寒。”以此參驗詞意 ,知為九月十五日西園習射,有感于“ 當筵虎士”之勇而自嘆流年,衰病,感慨無力報國之作。其具體寫作年代不可確考 ,大約作于織興八年(1138)作者再次知建康府時期。當時,北方大片國土為金兵所據,南宋王朝只擁有半壁河山,建康已成為扼江守險、支援北伐年需的重鎮。詞中所寫秋事,習射等均與宋金戰事有關。
上片寫夜飲,在一片蕭瑟凄涼的氣氛中,出現了一個“起瞰高城回望,寥落關河千里,一醉與君同”的詞人形象。
起首一句 ,寫深秋時節,寒霜遍地,碧天清肅。第二句 ,“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著此二字,表達了詞人在西風相催、寒冬將至之際對前方將士的深切關注之情 。“ 寒聲 ”二句,生動地描繪出寒聲不是一響而過 ,而是直入梧桐的枝葉深處 ,鳴響不止 。此二句熔情于景 ,寄寓了詞人,內心深處的沉憂 。“起瞰”三句,為排遣國土淪喪、山河破碎的沉痛之感,只好借酒銷愁,與客同醉。歇拍兩句詞意頓時揚起 ,寫清曉習射的情景 :正當詞人與客酣飲之際,軍中響起密集的鼓聲,一片喧鬧聲中,報道東方欲曉,演武場上走馬馳射,場面緊張而熱烈。
下片寫西園習射的情景。“歲將晚”句至“雙雁”句,寫座中客客正當盛年,武場較勝,歡談笑語,爭相夸美,不禁引起遲暮之年的詞人對往事的回憶,使他以自詰的語氣喟嘆英雄已老、虎士威猛,嘆惜自己壯志未酬身先老,羨慕“當筵虎士”英武驍勇報國有期 ,抒發了詞人渴望為國效力的雄心壯志 。結拍兩句,以慷慨悲涼的筆觸,既抒寫出詞人因年事已高無力報國而慚愧不己的心情,又表達出“烈士暮年、壯心不己”的豪邁情懷。此二句筆力雄健,詞情沉郁而又蒼勁。
此詞為葉夢得的代表作之一。全詞筆力雄健,詞情沉郁而又蒼健,顯示了作者高超的藝術功力。詞中上片言“回望”,結句說“回首”,前后貫通,反復言說,系念國事,北伐中原之意至為深切,深深反映了詞人“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情懷。整首詞于衰病之嘆中,在“與客習射的雄健背景上,透著高遠與豪邁,讀來令人為作者赤誠的愛國心所鼓舞和振奮。
葉夢得(1077~1148) 宋代詞人。字少蘊。蘇州吳縣人。紹圣四年(1097)登進士第,歷任翰林學士、戶部尚書、江東安撫大使等官職。晚年隱居湖州弁山玲瓏山石林,故號石林居士,所著詩文多以石林為名,如《石林燕語》、《石林詞》、《石林詩話》等。紹興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贈檢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詞風變異過程中,葉夢得是起到先導和樞紐作用的重要詞人。作為南渡詞人中年輩較長的一位,葉夢得開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氣"入詞的詞壇新路。葉詞中的氣主要表現在英雄氣、狂氣、逸氣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