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①古戍:參見《浣溪沙》(欲寄愁心朔雁邊)注③。 ②劫火:佛家語。謂壞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經》:“劫火洞然,大千俱壞。”后亦借指兵火。顧炎武《恭渴天壽山十三陵》詩:“康昭二明樓,并遭劫火亡。”這里即指后者。
③龍堆:謂沙漠。參見《滿庭芳》(堆雪翻鴉)注①。
④玉帳:主帥所居之軍帳,取如玉之堅的意思。明焦坊《焦氏筆乘續集·玉帳》:“玉帳乃兵家壓勝之方位,主將于其方置軍帳,則堅不可犯,如玉帳然。其法,出于《黃帝遁甲》,以月建前三位取之,如正月建寅,則巳為玉帳。”
⑤金笳:指銅笛之類。茄,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樂器,類似笛子。劉禹錫《連州臘日觀莫徭獵西山》:“日暮還城邑,金茄發麗譙。”
參考資料:
本節內容整理自網絡(或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簡析
面對古戍、荒城、劫灰、碧血等等凄慘悲涼的大漠邊城之景,作者不勝悲慨,遂于落句發出“不道興亡命也,豈人為”的慨嘆。但這種天命觀正是作者厭于扈駕,厭于世事紛爭,向往安適等心情的折射。
參考資料:
本節內容整理自網絡(或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