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行路難
南北朝:鮑照
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
丈夫生世會幾時,安能蹀躞垂羽翼?
棄置罷官去,還家自休息。
朝出與親辭,暮還在親側。
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
自古圣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
[ 哲理 ]
《擬行路難》鑒賞
【注釋】:
第 353 頁[①]案:一種放食器的小幾。又,案,即古“椀”(碗)字。
第 354 頁[②]會:能。這句是說一個人生在世上能有多久呢?
第 354 頁[③]安能:怎能。蹀躞(diéxié疊謝):小步行走的樣子。這句是說怎么能裹足不前,垂翼不飛呢。
第 354 頁[④]弄兒:逗小孩。戲:玩耍。
第 354 頁[⑤]孤且直:孤高并且耿直。這二句是說自古以來圣人賢者都貧困不得意,何況象我們這樣孤高而耿直的人呢!
【說明】
這首詩是《擬行路難》的第六首。主要是抒發詩人在門閥制度的壓抑下,有志不能遂的憤慨,突出地表現了詩人耿直倔強的性格。在藝術上淋漓豪邁,正象劉熙載所說的,是“慷慨任氣,磊落使才”(《藝概》)之作。而“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的描寫,則自然樸素,富有生活氣息。
--------鄧魁英、韓兆琦等《漢魏南北朝詩選注》
《擬行路難》閱讀及答案
擬行路難(其六)
南北朝 鮑照
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
丈夫生世會①幾時?安能蹀躞②垂羽翼!
棄置罷官去,還家自休息。
朝出與親辭,暮還在親側。
弄兒③床前戲,看婦機中織。
自古圣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
注釋:①會,能。②蹀躞,小步行走的樣子。③弄兒,逗小孩。
(1)對這首詩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和《擬行路難·瀉水置平地》不同,詩歌是反映的仕途失意與坎坷,且表現形式上純用賦體,抒述情懷似亦更為真切。
B.詩歌在遣詞造句上講究自然、明白、淺近,不求艷麗而十分清新,不求堆砌而十分順暢,不求冷僻而十分淺顯。
C.詩歌層次鮮明。起調高亢,中間平和,結語峭拔;有張有弛,波瀾頓挫。由七言到五言,繼以長句收束,節奏的起伏跌宕與情感旋律的變化正相應。
D.最后兩句詩人直抒胸臆,表達自己懷才不遇,不能報效國家的無奈;同時自寬自解,對門閥制度下“才秀人微”的現象發出不平之鳴。
(2)詩句“朝出與親辭……看婦機中織。”描寫了怎樣的生活情狀?
(3)試析“安能蹀躞垂羽翼”的表達效果。
答案及解析:
鮑照(約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學家,與顏延之、謝靈運合稱“元嘉三大家”。字明遠,漢族,祖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西南,轄區包括今江蘇漣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貧賤,臨海王劉子頊鎮荊州時,任前軍參軍。劉子頊作亂,照為亂兵所殺。他長于樂府詩,其七言詩對唐代詩歌的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鮑參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