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與注釋
注釋:
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同硯席:一起讀書的意思。雅:很。此句說,共同學(xué)習(xí)中產(chǎn)生了感情。笄:簪子,古代用來插住挽起的發(fā)髻。“及笄”特指女子可以盤發(fā)插笄的年齡,即成年。未笄:未成年。締姻:定婚。未祿:未得官祿。指未做官。父母:《全宋詞》作“父兄”。《能改齋漫錄)作“父母”。據(jù)以徑改。難:拒絕。適:嫁,嫁給。武弁:軍人,武夫。《能改齋漫錄》“武弁”后有“公”字。甲科:進士的代稱。唐代進士分甲乙兩科。職教:作管理教學(xué)的官職。洮房:疑指湖北房州(今房縣)。良人:丈夫。陜右:陜西西部。邂逅 :偶然相遇。憾:心中不滿。前憾:指以前求婚父母不許一事。
②楚云:南方的云。這里暗用巫山神女的典故。雙關(guān)義指眼見從前的情意化為烏有。
③飄蓬:飛蓬,秋后枯萎斷根,隨風(fēng)飛旋的一種草。驟:馬奔馳。花驄:玉花騁。青白相間的馬。唐太宗“八駿”中有玉花騁。此句意思是,你怎么能忍心揚鞭打馬,讓玉花驄急驟奔馳匆匆離去呢?啼紅:啼哭的淚。
譯文:
幼卿自小時與表兄一起同窗學(xué)習(xí),平素喜歡寫些詩詞文字。快到及笄之年時,表兄欲與幼卿結(jié)為連理,前來提親卻被父母以未取得功名為由一口回絕,并將幼卿許配給一個武將。第二年,表兄高中前三甲,去洮房(今甘肅境內(nèi))擔任職務(wù),而幼卿相公在陜西統(tǒng)兵領(lǐng)將,不期與表兄重逢于驛站。但表兄鞭馬向前并未多看幼卿一眼,應(yīng)是因當時求親未成而對幼卿耿耿于懷吧。因此作《浪淘沙》以寄托這段情思。
輕盈的云絮,飄逝在楚天的遠空,往事就如那浮云散去,無影無蹤。徒自留下深探憾恨鎖藏在微蹙的眉峰。自是荷花開得晚,負了柔情蕩溢的春風(fēng)。
沒有想到在這驛館與他邂逅相逢,嘆人生恰如飄蓬聚匆匆,散也匆匆。那一鞭驟然揚起怎忍心抽打花驄。凝望他飛馳的身影遠遠消逝在片斜陽暮色中,不由雙淚泣落衣袖染成斑斑點點如血漬的黯紅。
《浪淘沙·目送楚云空》賞析
這首詞上片寫“目送楚云”,下片又曰“望斷斜陽”,顯然全篇筆墨集中在寫兩個有情人驛館不期而遇又倏然而別的動人一幕。“目送楚云空,前事無蹤”,經(jīng)年不見的表兄,突然出現(xiàn)在眼前,勾起自己多少相思恨。可是人在眼前,卻不能對他面訴衷情;頃刻間情人鞭馬而去,又只好忍看他匆匆離去,徒然遠遠地“目送楚云”,心中凄楚難言。“楚云”,似說漂泊的行人如浮云般遠去,又何嘗不是暗示往昔的一段戀情,云雨巫山枉斷腸。一個“空”字,多少悵惘,大有往事不堪回首之慨。
緊接“目送楚云空”一句,抒情女主人公仿佛發(fā)出一聲輕輕嘆息:“前事無蹤”。“前事“,自是指她“少與表兄同硯席,雅有文字之好”那段美好的時光,然而,往事已如云煙般地永遠消失了。當然,如果真的徹底消失得渺無蹤跡,倒也干凈;可是,卻又偏在自己心靈深處,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終身遺恨。“漫留遺恨鎖眉峰”,空有遺恨,不能明言,又難以排遣,于是她轉(zhuǎn)而自怨自艾,歸咎于命運:“自是荷花開較晚,孤負東風(fēng)”,可憐的荷花,你不在春天開放,偏要遲遲等到夏季,孤負了東風(fēng)的深情,現(xiàn)在只好獨自默默地吞咽下這人生的苦果了。荷花的比喻,當是指自己年尚未笄、兄欲締姻這件事了。實際上真正的原因是:“父母以兄未祿,難其請”,這一點幼卿當然是很清楚,然而,作為封建時代的婦女,不便責怪父母,所以,她吞吞吐吐隱約其辭。
上片由“目送楚云”引出對往事的回憶,下片便著重寫這次重逢的悲慟。“客館嘆飄蓬,聚散匆匆”,在幼卿看來,人生就像隨風(fēng)飄的蓬草,不曾想到兩個離別經(jīng)年的戀人,會突然在這他鄉(xiāng)驛館見面。相見卻又立刻相別,人生的離合、聚散,如此匆匆。
于是詞人便推出這短暫的扣人心弦的一幕:“揚鞭那忍驟花驄。”這一幕也就是《能改齋漫錄》記述的情景:二人“相與邂逅于此,兄鞭馬,略不相顧,豈前憾未平耶”。可以想見,此情此景,從悲劇主人公眼里望去,更是心如刀剜。她怪他給馬兒狠狠的那一鞭,太無情了,忽地拉開了兩人的距離,他騎著的花驄馬飛奔而去,他怎么忍心匆匆離開,也不多看自己一眼。然而,她心里又何嘗不明白:在這一剎那間,他內(nèi)心翻騰何等劇烈的痛苦,正因為他前時欲締姻未成,對她有誤解,有怨氣,所謂“前憾未平”,才給馬兒狠狠一鞭,這狠狠一鞭,看似無情卻是有情。
這一鞭,在悲劇女主人公心里是永遠難忘的,它象征著心愛的人永遠地離去;它象征著美好的戀情如曇花一現(xiàn),永遠幻滅;它象征著無可彌補的千古遺恨。“揚鞭”這一句寫出了特定情境中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動作,刻畫出悲劇主人公內(nèi)心感情的劇烈矛盾和痛苦,是十分難得的傳神妙筆。而這種傳神之筆來源于生活本身,因而更為真切動人。
表兄遠遠去了,她還癡癡望著,看他遠去的身影,越來越遠,越來越小,終于消失,而她還在癡癡地望著,直到“望斷斜陽”。顯然,少女時期最初的戀情未遂將使她抱恨終身,在今后的歲月中,她或許將朝朝暮暮憑欄“目送楚云”、“望斷斜陽”。而這種痛苦又只能永遠埋藏在心靈的最深層,于無人處偷偷飲泣,以至于“滿袖啼紅”,此恨綿綿無盡期也。
這首詞不同于一般文人詞,它是閨閣女子自抒衷曲,感情真摯,不事雕琢。
《浪淘沙·目送楚云空》鑒賞
【注釋】
①飄篷:形容人象蓬草一樣飄泊無定。
②花驄:駿馬。
【評解】
《詞林紀事》記《能改齋漫錄》載:宣和間,有題陜府驛壁云:幼卿少與表兄同研
席,雅有文字之好。未笄,兄欲締姻,父母以兄未祿,難其請。遂適武弁。明年,兄登
甲科,職洮房。而良人統(tǒng)兵陜右,相與邂逅于此,兄鞭馬略不相顧。豈前憾未平耶。因
作《浪淘沙》以寄情云。
此詞借景抒情。上片委婉含蓄地寫出“荷花開晚,孤負東風(fēng)”。下片抒發(fā)“聚散匆
匆”的慨嘆。“望斷斜陽人不見”,流露了無限眷戀之情。全詞纏綿哀怨,真摯動人。
------------------------
據(jù)《能改齋漫錄》記載,在宋徽宗宣和年間,有人題詞于陜府驛壁云 :“幼卿少與表兄同硯席,雅有文字之好。未笄,兄欲締姻。父母以兄未祿,難其請,遂適武弁公。明年,兄登甲科,職教洮房(今甘肅臨潭),而良人統(tǒng)兵陜右,相與邂逅于此 。兄鞭馬,略不相顧,豈前憾未平耶?因作《浪淘沙》以寄情云。”這段話表現(xiàn)出上面這首詞隱含著一幕婚姻悲劇。又因為這段詞出自封建社會一位不幸女子之手筆,讀之使人如聞其內(nèi)心的泣訴,深感封建禮教對人的命運的主宰,即便是在今天仍有認識意義。
這首詞上片寫“目送楚云 ”,下片又曰“望斷斜陽 ”,從中可以看出全篇筆墨集中在寫兩個有情人驛館偶遇而又倏然而別感人的一幕 。“目送楚云空,前事無蹤 ”。多年不見的表兄,突然出現(xiàn)在眼前,勾引起自己多少相思恨。可是人在眼前,詞人卻不能對他面訴衷情;頃刻間情人又策馬而去,又只好忍看他匆匆離去,只能徒然遠遠地“目送楚云 ”,心中有多少凄楚難言之情啊!“楚云”,似說飄泊的行人如浮云般遠去,其實又何嘗不是暗示昔日的一段戀情,巫山云雨枉斷腸!一個“空”字,多少悵惘,大有往事不堪回首之慨。
緊接“目送楚云空”一句,女主人公發(fā)出一聲輕輕嘆息:“前事無蹤!”“前事”,自然是指她“少與表兄同硯席 ,雅有文字之好”那段共度的美好的時光,然而,往事已如云煙般地永遠消失了!當然,如果這些往事真的徹底消失得渺無蹤跡,那么倒也干凈;可是,如煙往事卻又偏在自己心靈深處,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漫留遺恨鎖眉峰”,從這句詞中可以想見詞人空有遺恨,不能明言,但是又難以排遣。于是她轉(zhuǎn)而自怨自艾,歸咎于命運 :“自是荷花開較晚,孤負東風(fēng) !”這句話說的是可憐的荷花,你為什么不在春天開放,要遲遲等到夏季呢?你孤負了東風(fēng)的深情,現(xiàn)在只好獨自默默地吞咽下這人生的苦果了!荷花的比喻,當是指自己年尚未及笄 、兄欲締姻這件事了。
實際上真正的原因是:“父母以兄未祿,難其請”。這一點幼卿當然是很清楚 ,然而 ,作為封建時代的婦女,她不便責怪父母 ,所以,她吞吞吐吐隱約其辭,這也就是詩教的溫柔敦厚之旨吧!
上片由“目送楚云”引出對往事的回憶,接著下片便著重寫這次重逢帶給詞人的悲痛。“客館嘆飄蓬,聚散匆匆”,這兩句充滿了多少人生的感慨和謂嘆,在幼卿看來,人生就象隨風(fēng)飄的蓬草,誰想到兩個離別多年的戀人,會突然在這他鄉(xiāng)驛館見面?然而相見卻又立刻相別,人生的離合、聚散,為何如此匆匆!”
于是詞人便寫出這短暫的扣人心弦的一幕 :“揚鞭那忍驟花驄 ”。這一幕也就是《能改齋漫錄》記述的情景 :兩人“相與邂逅于此,兄鞭馬,略不相顧,豈前憾未平耶?”可以想見,面對此睛此景,從悲劇主人公眼里望去,更是心如刀剜。她責怪他給馬兒狠狠的那一鞭,太無情人,忽地拉開了兩人的距離。他騎著的花驄馬飛奔而去,他怎么忍心匆匆離去,也不多看自己一眼啊!然而,她心里又何嘗不明白:在這一剎那間,他內(nèi)心翻騰何等劇烈的痛苦。正因為他前時欲締結(jié)婚姻未成,對她有誤解,有怨氣,即所說的“前憾未平”所以才給馬兒狠狠一鞭。然而這狠狠一鞭,看似無情卻有情啊!
的確,這一鞭,在悲劇女主人公心里是永遠難以消逝 。這是因為它象征著心愛的人將會永遠地離去;它象征著她與他之間美好的戀情如曇花一現(xiàn),永遠幻滅;它象征著她們的愛情將成為無可彌補的千古遺恨!
“揚鞭”這一句寫出了特定的情境中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動作,十分準確地刻畫出悲劇主人公內(nèi)心感情的劇烈矛盾和痛苦,是十分難得的傳神妙筆。又因為這種傳神之筆來源于生活本身,因而也就更為真切動人。
表兄策馬遠去了,但是她還癡癡望著。他的身影,越來越遠,越來載小,終于消失,可是她仍然在癡癡地望著,直到“望斷斜陽 ”。顯然,少女時期的初戀失敗將使她抱恨終身,可以想見在今后的歲月中,她將有多少朝朝暮暮憑欄“目送楚云”、“望斷斜陽”啊!
而這種痛苦詞人又只能永遠埋藏在心靈的最深處,于無人處偷偷啜泣,以至于“滿袖啼紅 ”。這綿綿之恨真無盡期呀!
這首詞不同于一般文人詞,因為它是閨閣女子自抒衷曲,感情真摯,不事雕琢。本詞哀婉而低沉的傾訴,唱出了封建禮教下多少不幸婦女的心聲!
幼卿,生卒和姓氏不詳。宋徽宗宣和年間在世,《能改齋漫錄》卷十六錄其詞一首。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xùn)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xùn)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