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兒·對西風、鬢搖煙碧
宋代:朱嗣發(fā)
對西風、鬢搖煙碧,參差前事流水。
紫絲羅帶鴛鴦結(jié),的的鏡盟釵誓。
渾不記、漫手織回文,幾度欲心碎。
安花著蒂。
奈雨覆云翻,情寬分窄,石上玉簪脆。
朱樓外。
愁壓空云欲墜。
月痕猶照無寐。
陰晴也只隨天意。
枉了玉消香碎。
君且醉。
君不見、長門青草春風淚。
一時左計。
悔不早荊釵,暮天修竹,頭白倚寒翠。
[ 寫人 ]
《摸魚兒·對西風、鬢搖煙碧》賞析
朱嗣發(fā)是宋末遺民。這是一首棄婦詞,寫一位女子與情人結(jié)合、遭棄和后悔的過程。
開篇三句:“對西風、鬢搖煙碧,參差前事流水”,寫一位女子對著瑟瑟的秋風,鬢發(fā)蓬亂,滿腹心事。意在說明:這個女子的遭遇很不幸,內(nèi)心異常矛盾和苦痛。此刻,她浸入對往事的追憶,品嘗著愛情幻滅的苦澀的滋味。
“紫絲羅帶鴛鴦結(jié),的的鏡盟釵誓”,女子回憶她和情人情投意合時的情景。男子給她系上佩戴鴛鴦結(jié)絲帶,表示他們的縷縷柔情;山盟海誓永不分開。“鏡盟”,借徐德言與樂昌公主事,表示夫妻決不離異。“釵誓”,典自陳鴻《長恨傳》唐玄宗和楊貴妃“定情之夕,授金釵鈿合以固之。”的的“,非常明確的意思。
“渾不記,漫手織回文,幾度欲心碎。”筆鋒一轉(zhuǎn),男子負心絕情前秦時蘇蕙苦苦思念丈夫竇滔,織錦用來寫首尾都能誦讀的詩寄到遠方,回文、織錦之典,用來指寄給丈夫的書信。女子“手織回文”,寄給情人而不得消息,依然傷悲而已。
上承定情,負誓,“安花著蒂。奈雨覆云翻,情寬分窄,石上玉簪脆”,女方從男方漠然反應(yīng)中看出事情已無可挽回,努力將是徒勞而已。愛情的花朵已經(jīng)凋落,流不焉再有情。“雨覆云翻”,句出自杜甫《貧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shù)”,比喻男子的態(tài)度沒有恒常。女子一片真心,付之東流,兩人的愛情無法再維持下去了,最終走上了不可挽回的絕路。
這幾句表明了女子的愿望,但男子態(tài)度無情無義,終于走上像玉簪一樣摧折。“朱樓外,愁壓空云欲墜。月痕猶照無寐。”女子站在樓頭,思緒萬千。朱樓外,天空中沉沉云霧,被她心頭沉重的愁緒壓得似乎要墜落下來似的。以云襯愁,哪知愁比云更厚更重。夜幕降臨,月突破云的包圍,灑下銀色的光輝,使她久久不能安眠。幾點愁腸,幾處苦痛。
“陰睛也只隨天意,枉了玉消香碎”,“陰情”偏取“陰”義,意表愛情生活的不幸。嗟嘆重拾,覺悟頓生。既然天意如此,也只好順從天意,盡管為此而“玉消香碎”即憂郁憔悴至死,也不是枉活一場?
“君且醉。君不見、長門青草春風淚。”想得通了,心胸頓覺豁達。“長門青草”,本于五代薛昭蘊《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和韋莊《小重山》“繞庭芳草綠,倚長門”,又借漢武帝時陳皇后失寵幽居于長門宮事以自喻。“春風淚”王安石《明妃曲》“淚濕春風鬢腳垂”。春風指面,杜甫在《詠懷古跡》中有句“畫圖識得春風面。這幾句是女子的自我寬慰。寵辱皆是過眼煙云,終究是一場空。何必為云而耗神呢?
“一時左計。悔不早荊釵,暮天修竹,頭白倚寒翠。”“左計”,意謂失算。“荊釵”,《烈女傳》講:“梁鴻妻孟光,荊釵布裙。”表示婦女的服飾樸素。杜甫《佳人》詩:“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贊頌婦女生活清貧寂寞而品質(zhì)忠貞高尚。
這首詞詞人借棄婦之恨,寄托亡國之思。詞中用典甚多,但很精切。上片敘往事,敘事清晰形象;下片寫愁緒,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棄婦女之情、恨、悟渾然一體,于詩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字士榮,號雪崖,其祖先當建炎、紹興之際,避兵烏程常樂鄉(xiāng)(今浙江湖州)。宋亡前,專志奉親,宋亡后,舉充提學學官,不受。隱士。《陽春白雪》卷八錄其詞一首。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