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吳充學士見寄長韻
宋代:宋庠
多士秀王國,珍羣鶩天衢。
其間延陵季,煜煜承華跗。
盛藻班蔡流,芳年終賈徒。
籤蕓擁石室,札綈紛鴻都。
刊僞富清暇,壯思彌天隅。
投我塵外什,粲然風義俱。
幽襟恣申詠,不覺頹陽烏。
渴吻潄仙液,饑腸涵道腴。
衰翁牽夙尚,騷雅嘗馳驅。
疲足道雖頓,流波心未渝。
過門輒大嚼,臨博猶狂唿。
詎云獲真賞,聊復愜所娛。
矧繄絕唱贈,無脛來明珠。
報之乏瓊玖,寶玩徒區區。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后徙安州之安陸(今屬湖北)。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進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館,歷三司戶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學士、參知政事、樞密使,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深為仁宗親信。慶歷三年(一○四三)因其子與匪人交結,出知河南府,徙知許州、河陽。不久召回任樞密使,與副使程戡不協,再出知鄭州、相州。英宗即位,改知亳州,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謚元獻。宋庠與其弟祁均以文學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輯得宋庠詩文,編為《元憲集》四十卷。事見王珪《華陽集》卷四八《宋元憲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傳。 宋庠詩,以武英殿聚珍版叢書《元憲集》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及諸書散見的宋庠詩,編定十四卷。另輯得集外詩七首,附于卷末。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