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公實學士
宋代:宋庠
高子北方士,才為國之華。
靈襟絕塵藻,麗藻紛春葩。
雖云服韁鎖,高意籠青霞。
子昔久蒙潤,逢辰亨乃嘉。
聯飛奉臺閣,相顧引龜緺。
鮑叔不予怯,楚臣寧汝瑕。
詔書頻出沐,歸轡屢回車。
時過蔣生徑,或詣子云家。
柏將松竝悅,人與室非遐。
自謂百年分,風期何所嗟。
君命良不淑,浮生茲有涯。
沈疴犯霜露,幽讖發龍蛇。
美志一朝盡,余哀千古賒。
招魂知是否,生肘詎真耶。
涂斤失郢匠,膝席夭長沙。
青黃飾溝木,藩褥墜風花。
世事一以謬,何言定隆窊。
都門執謳紼,原路引哀笳。
夕云旌外慘,春日冢頭斜。
自此掩瑤軫,其誰知伯牙。
[ 惆悵 ]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后徙安州之安陸(今屬湖北)。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進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館,歷三司戶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學士、參知政事、樞密使,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深為仁宗親信。慶歷三年(一○四三)因其子與匪人交結,出知河南府,徙知許州、河陽。不久召回任樞密使,與副使程戡不協,再出知鄭州、相州。英宗即位,改知亳州,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謚元獻。宋庠與其弟祁均以文學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輯得宋庠詩文,編為《元憲集》四十卷。事見王珪《華陽集》卷四八《宋元憲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傳。 宋庠詩,以武英殿聚珍版叢書《元憲集》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及諸書散見的宋庠詩,編定十四卷。另輯得集外詩七首,附于卷末。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