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奉酬楞伽室老人歌寄懷云門佛日兼簡干元老珪公并敘鐘山二十年事可謂趁韻也
宋代:張元干
云門道價傾緇白,一去如何經書尺。
干竺宗旨超隱峰,客至不鳴齋后鐘。
楊岐兒孫真鐵嵴,二子等是僧中龍。
平生我如拆韈線,老來要認本來面。
憶昨二老初相知,竹爐擁衲清夜圍。
佛眼霜顱象懶瓚,圜悟辨口吞韓非。
鐘山往事無人識,我識二子因師得。
楞伽一句作么生,請問同參俱本色。
元干出身書香門第。其父名動,進士出身,官至龍圖閣直學士,能詩。張元干受其家風影響,從小聰明好學,永泰的寒光閣、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讀書處。十四五歲隨父親至河北官廨(在臨漳縣)已能寫詩,常與父親及父親的客人唱和,人稱之“敏悟”。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