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賜諸州刺史以題座右
唐代:張九齡
圣人合天德,洪覆在元元。每勞蒼生念,不以黃屋尊。
興化俟群辟,擇賢守列藩。得人此為盛,咨岳今復存。
降鑒引君道,殷勤啟政門。容光無不照,有象必為言。
成憲知所奉,致理歸其根。肅肅稟玄猷,煌煌戒朱軒。
豈徒任遇重,兼爾宴錫繁。載聞勵臣節,持答明主恩。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張九齡詩歌成就頗高,獨具“雅正沖淡”的神韻,寫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詩,并對嶺南詩派的開創起了啟迪作用。九齡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詩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懷遠》等更為千古傳頌之詩。有《曲江集》二十卷傳世。張九齡的詩早年詞采清麗,情致深婉,為詩壇前輩張說所激賞。被貶后風格轉趨樸素遒勁。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