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鮮于運使西歸
宋代:晁公遡
飛鳥避漢節,朔風揚旆旌。
光芒候躔次,始見入蜀星。
父老喜公至,來臨此江濱。
陽侯為先驅,歸指唐安城。
君恩解煩劇,劒履休殊庭。
衆聞駟馬還,當為故鄉榮。
眷茲峽中郡,念昔德化深。
民無暴歛困,士感銓衡平。
自聞有行色,愁云黯秋陰。
已應江妃瑟,泠然作離聲。
大江亦安流,不復洪濤驚。
天水相與碧,云山無限青。
乃知盛德士,扶持有神明。
但恨濟世具,遽起懷歸心。
寧無北闕念,未忘東山情。
君王正仄席,漏下開延英。
如公藉甚久,名聞漢公卿。
當賜宣室召,不但問鬼神。
金印有斗大,錦衣無夜行。
愿言不俟駕,起焉慰蒼生。
自嗟代舍客,蒯緱郁悲音。
久落糠粃后,日隨車馬塵。
不意侍廣座,見謂非凡鱗。
假之風雷勢,欲令化南溟。
誤當一鶚薦,敢冀萬里程。
獨念知己難,感激爰至今。
時來或可勉,庶隔云母屏。
[ 送別 ]
晁公遡,字子西,濟州鉅野(今山東巨野)人,公武弟。高宗紹興八年(一一三八)進士(清康熙《清豐縣志》卷四)。史籍無傳,據本集詩文,知其舉進士后歷官梁山尉、洛州軍事判官、通判施州,紹興末知梁山軍。孝宗干道初知眉州,后為提點潼川府路刑獄,累遷兵部員外郎(《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之二○)。有《嵩山居士文集》五十四卷,刊于干道四年(一一六八),又有《抱經堂稿》,已佚。 晁公遡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嵩山居士文集》為底本。校以清初抄本(簡稱抄本,藏北京圖書館)、清知圣道齋抄本(簡稱知圣道本,藏上海圖書館)。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