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史堂荔枝晚熟而佳預約同官共賞偶成參差摘實分餉因誦廬陵先生詩云人生此事尚難必況欲功名書鼎彝復用前韻以歌之
宋代:王十朋
詩史堂前荔支晚尤美,高壓瀘戎與妃子。
姓名猶未聞峽中,風味惟應自皮里。
試將遠況江瑤柱,正似騷人擬良史。
我來嘆息頤屢支,殊方爭獻惟恐遲。
汝今已晚何用好,不是少陵誰眼之。
貴妃游魂遭血污,玉坐悲懷何以訴。
惟有云安再拜人,悶解夔州兩絕句。
遺像空存食不血,滿目煙霞明自滅。
何人種此星幾終,一樹團團味奇絕。
君不見南賓木蓮有華何足圖,樂夫過慮重看無。
又不見洛陽牡丹妖艷何必譜,六一區區記風土。
天生此果更此株,夏日之時見子余。
晝疑炎方張火傘,夕訝庭樹棲赤烏。
雙頭瑩若玉一瑴,細骨輕于錢五銖。
陳江閥閲如崔盧,茲産于閩必爭驅。
甜無中邊大勝蜜,醖釀不假蜂為奴。
永安宮西郡堂后,折簡唿賓老太守。
時方炎熱會苦稀,事好乖違意徒厚。
手摘高枝贈丹實,歌和前篇搔白首。
嗟一餉之樂兮,天亦慳于老朽。
王十朋(1112-1171),字龜齡,號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詩人,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出生于樂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樂清市)梅溪村。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攬權”中興為對,中進士第一,被擢為狀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學教授。王十朋以名節聞名于世,剛直不阿,批評朝政,直言不諱。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