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及注釋
譯文
來也三百里,去也三百里,約定五日是歸家的日期。倘若六日到家,家人一定焦慮驚疑,想必現(xiàn)在已在家懸望多時。
鞭著馬兒急急歸家去,心中焦急總覺馬兒跑得遲。抬頭偶見喜鵲,煩你一件事:先我飛回家中去,與我那人兒報個信。
注釋
①武陵春:詞牌名,又作“武林春”,又以賀鑄詞中引用李白《清平調(diào)》“云想衣裳花想容”句,別名“花想容”,雙調(diào)小令。以毛滂詞為正體,雙調(diào)四十八字,上下闋各四句三平韻。
②“五日”二句:《詩經(jīng)·采綠》:“五日為期,六日不詹。”
③“不免”二句:古人有喜鵲報喜訊的傳說。
參考資料:
1、傅承洲著,蘇辛詞傳 蘇軾、辛棄疾,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第481頁2、章培恒,安平秋,馬樟根主編;楊忠譯注,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辛棄疾詞選譯 修訂版,鳳凰出版社,2011.05,第315頁
賞析
上片是游子客中自敘,開頭兩勻追述他離家時與妻子約定五日便返,因為“去”、“來”只有三百里路,誰知出門在外,身不由己,如今六天已過,逾期未歸,他便料想家人定會產(chǎn)生疑慮,更會在門外佇立凝望:“應(yīng)是望多時”。前四句用平淡的語言,說出了人經(jīng)常有的一種感受。“應(yīng)是”句從對方寫起,從對方落筆,看似平常,卻把自己思念家人和家人盼蔓親人歸來的心情同時表達(dá)出來,真是一箭雙雕。
下片寫游子歸心似箭,回程途中,盡管不斷加鞭,仍嫌馬兒走得太慢。“鞭個馬兒歸去也”。照理馬兒就會跑得更快.但他“心急”,故嫌“馬行遲”。一“急”一“遲”,互為映襯。用字平常,含義豐富。忽聽得路旁喜鵲在枝頭上喳喳叫,游予靈機一動,產(chǎn)生了一個美好的設(shè)想:“不免相煩喜鵲凡,先報那人知。”長期的民俗傳說均把喜鵲作為富于人情睬的報喜之鳥,在敦煌瞎子詞中一再出現(xiàn),如《阿童簍》:“正霓庭前雙鵲喜。君在塞外遠(yuǎn)征網(wǎng)”。說喜鵲將給離人帶來喜訊。此詞男主人公抱著淳樸的愿望,希望喜鵲先飛回家。向。那入”報個訊。這樣,這只喜鵲就成為溝通恩歸與游子思想感情的媒介,把游子的歸家心切和器切的盼望之情相互交織、統(tǒng)一起來。
該詞充分體現(xiàn)了辛詞通俗清新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它既無運用歷史典故,亦無慷餓剛健之音,而全用樸素清新、明自如話的家常語,采取自描的手法,把游予思?xì)w的心情描繪得活靈活現(xiàn)。癔情樸實真摯,格調(diào)健康清新,且詞中兩個“兒”字,一在句中,一‘在句末,均為當(dāng)時民間口語,更富有民歌風(fēng)韻。
參考資料:
1、李文祿 宋緒連主編 余冠英 楊仁愷 張震澤 劉萬泉顧問,古代愛情詩詞鑒賞辭典,遼寧大學(xué)出版社,1990年07月第1版,第880頁創(chuàng)作背景
宋寧宗慶元二年(1196年)秋,詞人在瓢泉過著游山逛水、飲酒賦詩、閑云野鶴的村居生活。瓢泉田園的恬靜和村民的質(zhì)樸使辛棄疾深為所動,靈感翻飛而歌之,寫下了大量描寫瓢泉四時風(fēng)光、世情民俗和園林風(fēng)物、遣興抒懷的詩詞,這首《武陵春》就是在這期間寫的。
參考資料:
1、王克儉主編,辛棄疾詞選 一,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7年12月第1版,第85頁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dāng)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zé);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fēng)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xì)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dāng)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xùn)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xùn)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