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和前韻
宋代:王質
小窗厭讀牛毛書,徑思一葦航江湖。
英英山色著眉宇,炯炯波光明髮膚。
清風蓑笠明月棹,為我洗濯塵埃裾。
功名暫寄癡兒手,煙云且與閑人娛。
浴鳧飛鷺總相識,近水遠山俱可廬。
東游會稽略滄海,西跨震澤窺姑蘇。
小官趨事苦奔走,大官憂國多嗟吁。
幸今未掛衣冠籍,浮家泛宅誰能拘。
天朝多士森列宿,氐房奎壁牛女虛。
如公第一等人物,故應策轡飛云衢。
得印安用如斗大,握筆會使如椽粗。
玉堂靜夜掣鈴索,臥聽宮點鳴銅壺。
日閑剖茗碎鸞鳳,霜清把酒傾醍醐。
記取江南子王子,溪邊共立春風蒲。
及今未趨紫宸列,尚容時挽張公鬚。
奚奴剩背古錦囊,與公痛咀溪山腴。
王質,字華卿,太原祁人。五代祖通,字仲淹,隋末大儒,號文中子。通生福祚,終上蔡主簿。福祚生勉,登進士第,制策登科,位終寶鼎令。勉生怡,終渝州司戶。怡生潛,揚州天長丞。質則潛之第五子。少負志操,以家世官卑,思立名于世,以大其門。寓居壽春,躬耕以養母,專以講學為事,門人受業者大集其門。年甫強仕,不求聞達,親友規之曰:“以華卿之才,取名位如俯拾地芥耳,安自苦于亹茸者乎?揚名顯親,非耕稼可致也。”質乃白于母,請赴鄉舉。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