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葉正則閲藏經(jīng)次其送客韻以問之
宋代:陳傅良
順?biāo)菚嫠畞碣玳T。
萬古逆順舟,以斗占旦昏。
曩余好百家,信不及魯論。
初亦半喜愕,久之乍亡存。
白髮一無成,頗識委與源。
風(fēng)停波自平,卻視消長痕。
六經(jīng)夫如何,夫子手所翻。
恒言但桑稼,怪志無鵬鵾。
規(guī)圓而矩方,往往萬巧攢。
諸儒各有得,長短賢若干。
玉帛相會盟,兵車相并吞。
一語茍暗合,羣生皆晏溫。
經(jīng)成今幾年,嘗試以是觀。
此道未軻死,此書未秦燔。
猶之斗經(jīng)天,于以生蓋渾。
西方亦人豪,國自為干坤。
書來入中州,坐使學(xué)者奔。
君豈捨從之,或但游其藩。
吾聞欲乘槎,鑿空訪河根。
孰與瞻斗車,把柁行江湍。
陳傅良(一一三七~一二○三),字君舉,溫州瑞安(今屬浙江)人。早師事鄭伯熊、薛季宣,為永嘉學(xué)派巨擘。孝宗干道八年(一一七二)進(jìn)士,授太學(xué)錄。歷通判福州、知桂陽軍。光宗禪位,遷提舉湖南常平茶鹽、轉(zhuǎn)運(yùn)判官,改提點(diǎn)浙西刑獄,過闕,留為吏部員外郎。紹熙三年(一一九二)遷秘書少監(jiān)兼實(shí)錄院檢討官,嘉王府贊讀,起居舍人,四年,兼權(quán)中書舍人,因建言調(diào)和兩宮矛盾不應(yīng),自免而歸。寧宗即位,召為中書舍人兼侍讀、直學(xué)士院、同實(shí)錄院修撰。尋與韓侂胄不合,出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慶元二年(一一九六),削秩罷宮觀,杜門韜晦,榜所居室為止齋。嘉泰三年卒,年六十九,謚文節(jié)。有《止齋先生文集》五十二卷等。事見本集附錄宋樓鑰《陳公神道碑》、蔡幼學(xué)《陳公行狀》,《宋史》卷四三四有傳。 陳傅良詩,以明正德覆刻宋嘉定五年永嘉郡齋本為底本(藏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等。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xùn)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xùn)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