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舉端明寵示三月三十日雨中書懷包含廣博義味精深詞高韻險宜其寡和輒次元韻
宋代:文彥博
春光垂欲盡,夏景漸增添。
郁郁松篁茂,蕭蕭風雨兼。
花心隨絮落,屐齒被苔粘。
巧囀鶯遷木,驚飛燕入簾。
蝦鬚穿曲沼,虎爪度前檐。
坐久香銷炷,吟多筆費尖。
云容方靄靄,日色未炎炎。
舞鶴傾丹頂,游龜散綠髯。
命賓常務率,出令更須嚴。
詩詠當階藥,書尋傍架籤。
蘭芬衣可襲,露潤草俱沾。
貴近辭金馬,編脩賜玉蟾。
高懽惟自適,獨樂未嘗厭。
赤白曾諮丙,丹青每誚閻。
沖和緣養浩,寂寞為安恬。
身處貧無愧,心貪道不廉。
成文推大手,濟用鄙輕縑。
視履循清節,祈恩陋雜占。
聞韶欣鳳舞,在藻愛魚潛。
鱸鲙思魚艇,貂冠望酒簾。
圣時非吏隱,賢業繫民瞻。
撫事惟公論,摛辭乃自謙。
保躬誠易退,康世義難淹。
颣句慙無取,酬言幸不嫌。
文彥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字寬夫,號伊叟。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書法家。被譽為介休三賢之一。天圣五年(1027年),文彥博進士及第。歷任殿中侍御史、轉運副使等職。慶歷七年(1047年),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以平王則起義功,拜同平章事?;实v三年(1051年)被劾罷相,出知許、青、永興等州軍。至和二年(1055年)復相。嘉祐三年(1058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國公。神宗時,反對王安石變法,極論市易法“損國體、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累加至太尉。元豐六年(1083年)以太師致仕。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因司馬光薦,拜平章軍國重事。元祐五年(1090年),再次致仕。紹圣四年(1097年),降授太子少保,同年卒,年九十二。徽宗時,與司馬光等并入元祐黨人碑,后追復太師,謚號忠烈??滴趿荒辏?722年),從祀歷代帝王廟。文彥博歷仕仁、英、神、哲四朝,薦躋二府,七換節鉞,出將入相五十年。任殿中侍御史期間,秉公執法,曾成功地抵御西夏入侵。為相期間,大膽提出裁軍八萬之主張,為精兵簡政,減輕人民負擔,被世人稱為賢相。有《文潞公集》四十卷,《全宋詞》錄其詞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