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豫章貢闈酬贈教授張安叔
宋代:曾豐
吾與子所居,相去二百里。
建昌吾之鄰,其實同郡耳。
已久聞姓名,不專為科第。
論心雖所共,舉足若相避。
只今緣檄來,車柄初各指。
去矣信所之,偶然集于此。
相聞始相逢,同調更同事。
談諧出肺肝,議論到骨髓。
首遺垂蓋篇,至以馬班比。
愛我豈不深,恐非切磋意。
麻姑山氣偏,土物半仙劑。
枸杞雜黃精,猶未窮厥美。
清淑之所鐘,一代文章士。
翹翹南豐曾,挺挺旴江李。
豈獨華江西,往往國之瑞。
誰其繼此公,或者屬吾子。
更傾胸次高,莫道華端是。
曾豐(一一四二~?)(生年據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號撙齋,樂安(今屬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進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會昌縣。十六年,知義寧縣。寧宗慶元改元(一一九五)時,知浦城縣。歷隆興、廣東、廣西帥漕幕,通判廣州,知德慶府。享年近八十。有《撙齋先生緣督集》四十卷,宋時曾版行,已佚,元元統間五世孫德安欲重刻,未果。明萬歷間選刻為十二卷。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緣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為宋本之舊。事見本集有關詩文及《道園學古錄》卷三四《曾撙齋緣督集序》。 曾豐詩,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明萬歷選刻本(簡稱明本)、丁丙跋抄本(簡稱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錯譌衍奪極多,凡明確無疑之錯譌,據校本徑行校改。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