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會昌蕭帝巖
宋代:曾豐
出門疑浪游,轉眼逢杰觀。
山斗路將窮,腳欹行小緩。
信筇捫石根,恍若得一間。
谽谺欲上吞,渾沌疑始判。
豈其蛟擘開,或者雷噼斷。
洞轉一曲關,磴道鬼為棧。
懸巖百仞余,僧圬屋其半。
其旁磊蒼崖,其下踏碧澗。
峰迴若相朝,水?若相喚。
蘿虬百年枝,松靷千尺干。
熘皮鱗逆生,蟄若相倒貫。
三十六洞天,往往此其冠。
或傳帝所棲,其說涉漫漶。
意古隠者徒,僑家避秦亂。
圍棋或著書,不覺歲月換。
斷編何處藏,但有竹可汗。
殘局何年終,但有柯欲爛。
疑似姑置之,杯酒酬賞嘆。
移之家山旁,破甑視浮宦。
歸老似未遲,欠此清一段。
上疏乞鑑湖,故事吾可按。
悠悠天聽高,此計卒未辦。
意外今獲茲,巾幘可小岸。
況在大化中,丑好俱是幻。
有暇得娛嬉,孰疑非汗漫。
曾豐(一一四二~?)(生年據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號撙齋,樂安(今屬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進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會昌縣。十六年,知義寧縣。寧宗慶元改元(一一九五)時,知浦城縣。歷隆興、廣東、廣西帥漕幕,通判廣州,知德慶府。享年近八十。有《撙齋先生緣督集》四十卷,宋時曾版行,已佚,元元統間五世孫德安欲重刻,未果。明萬歷間選刻為十二卷。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緣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為宋本之舊。事見本集有關詩文及《道園學古錄》卷三四《曾撙齋緣督集序》。 曾豐詩,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明萬歷選刻本(簡稱明本)、丁丙跋抄本(簡稱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錯譌衍奪極多,凡明確無疑之錯譌,據校本徑行校改。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