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南昌簿孫正之劇談別后聊以記所期者
宋代:曾豐
三秦擅淮右,三孔專江西。
鼎足立世穩,文匠詩宗師。
吾生亦太晚,流風殆誰歸。
龍泉劍之精,夜氣貫斗箕。
今其為三孫,鋒芒不能輝。
大孫學如鍼,鉆到罅隙微。
小孫筆如雷,挾雨驅虹蜺。
弟兄時輩中,群雄望風雌。
我新幸且識,其仲字正之。
才調驥歷塊,襟懷鷗忘機。
每見必樽酒,謾延率移時。
劇醉尚正色,太平輒愁眉。
萬事談未了,心隨白云飛。
其如總是客,而更遽語離。
各著古人鞭,滿意酬所期。
離合有自然,姑置天一涯。
曾豐(一一四二~?)(生年據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號撙齋,樂安(今屬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進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會昌縣。十六年,知義寧縣。寧宗慶元改元(一一九五)時,知浦城縣。歷隆興、廣東、廣西帥漕幕,通判廣州,知德慶府。享年近八十。有《撙齋先生緣督集》四十卷,宋時曾版行,已佚,元元統間五世孫德安欲重刻,未果。明萬歷間選刻為十二卷。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緣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為宋本之舊。事見本集有關詩文及《道園學古錄》卷三四《曾撙齋緣督集序》。 曾豐詩,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明萬歷選刻本(簡稱明本)、丁丙跋抄本(簡稱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錯譌衍奪極多,凡明確無疑之錯譌,據校本徑行校改。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