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陳待制自富沙移守京口
宋代:曾豐
殿上舊開醫國口,閩中新出活人手。
亙野桑麻水旱余,連村煙火兵戈后。
饑得以食寒得衣,召為之父杜為母。
公為民賦閔雨詩,民為公立遺愛碑。
古人祈天翦爪爾,今守禱佛燃臂誰。
充其不忍寖以大,德之難忘特其微。
東閩人怪去何遽,南徐人怪來何暮。
油然無心出岫云,去來遲速隨所寓。
漢相無人不曰歸,韋賢未老何時去。
[ 送別 ]
曾豐(一一四二~?)(生年據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號撙齋,樂安(今屬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進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會昌縣。十六年,知義寧縣。寧宗慶元改元(一一九五)時,知浦城縣。歷隆興、廣東、廣西帥漕幕,通判廣州,知德慶府。享年近八十。有《撙齋先生緣督集》四十卷,宋時曾版行,已佚,元元統間五世孫德安欲重刻,未果。明萬歷間選刻為十二卷。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緣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為宋本之舊。事見本集有關詩文及《道園學古錄》卷三四《曾撙齋緣督集序》。 曾豐詩,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明萬歷選刻本(簡稱明本)、丁丙跋抄本(簡稱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錯譌衍奪極多,凡明確無疑之錯譌,據校本徑行校改。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