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汪永豐被薦解組還朝
宋代:曾豐
等之土蒲同,他豈不云便。
顧寧圖此君,曾不鄙吾縣。
小折彭澤腰,仰看督郵面。
何以剸爾繁,胸次剛百練。
何以活爾癃,筆下丹九轉。
堂上琴晝彈,境中枕宵奠。
那知彼魏相,不謂吾宓賤。
物議任物情,處之以無辯。
吾事盡吾心,持之以無倦。
木秀風必摧,水清石自見。
論定無后言,政成有公薦。
萬萬字民心,聊復書四卷。
概之六經然,意視文更善。
掇置黃麻中,專美學士院。
萬萬字民功,聊復碑一片。
概之輿議然,實視聲更羨。
掇置青編中,專美循吏傳。
行車氣骎骎,臥轍心戀戀。
中牟滿考回,太傅獨班見。
採珠有相酬,懷玉毋自衒。
我以無聊歸,茲其不勝羨。
已已長杜門,行行穩乘傳。
相望道何脩,相送足何殿。
缺然物將誠,聊爾詩當餞。
[ 送別 ]
曾豐(一一四二~?)(生年據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號撙齋,樂安(今屬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進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會昌縣。十六年,知義寧縣。寧宗慶元改元(一一九五)時,知浦城縣。歷隆興、廣東、廣西帥漕幕,通判廣州,知德慶府。享年近八十。有《撙齋先生緣督集》四十卷,宋時曾版行,已佚,元元統間五世孫德安欲重刻,未果。明萬歷間選刻為十二卷。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緣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為宋本之舊。事見本集有關詩文及《道園學古錄》卷三四《曾撙齋緣督集序》。 曾豐詩,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明萬歷選刻本(簡稱明本)、丁丙跋抄本(簡稱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錯譌衍奪極多,凡明確無疑之錯譌,據校本徑行校改。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