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未之冬營房告成有亭翼然名之曰勸功且為歌訓迪有衆(zhòng)
宋代:袁燮
維此江壖,控扼之所。
居安思危,可無備御。
維彼強狡,巧于乘隙。
萌蘗弗除,其欲罔極。
孰堪制之,維汝弓兵。
勐虎在山,百獸震驚。
勇無堅敵,謀無遺慮。
如彼獵師,靡逸狐兔。
亦如農夫,稂莠是芟。
寇盜斯戢,善良斯安。
吾民膏血,為汝衣食。
可不念此,為民除慝。
國用方窘,于汝常給。
可不念此,竭誠報國。
無或徇私,貪求肆虐。
無或荒嬉,酣飲蒱博。
強汝志氣,精汝武藝。
習汝行陳,昭汝果毅。
我聞在昔,元勛茂烈。
發(fā)跡弧矢,登壇授鉞。
反觀此身,均一丈夫。
彼既能然,我豈不如。
黽勉從事,不辭險阻。
風餐露宿,含辛茹苦。
汝身則勞,民獲安堵。
肝膽忠義,神其福汝。
我作營房,亦既勞止。
用集爾衆(zhòng),緩急有備。
營房之居,義均弟兄。
務在和睦,毋或紛爭。
營房之居,法如軍旅。
什伍相長,其傳自古。
以大總小,先正其身。
以小承大,期于率循。
我筑斯亭,名曰勸功。
爾有勤勞,是奬是崇。
爾或有罪,吾不汝貸。
鞭撲斥逐,其恥為大。
凡爾有衆(zhòng),各敬爾德。
習此歌詩,持循罔失。
袁燮(一一四四~一二二四),字和叔,學者稱絜齋先生,鄞(今浙江寧波)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進士,調江陰尉。寧宗即位,以太學正召,未幾以僞學黨禁論罷。久之,得浙東帥屬,調福建常平屬官。嘉定元年(一二○八),召為宗正簿、樞密院編修官。二年,出知江州,遷提舉江西常平、權知隆興府。俄以都官郎召,累遷國子祭酒、秘書監(jiān)、禮部侍郎兼侍讀。十二年,因與史彌遠爭和議,罷歸,太學諸生祖餞者三百余人。明年,提舉鴻慶宮。起知溫州,未赴。十七年卒,年八十一。遺著由子甫彙刻,有《絜齋集》二十六卷、后集十三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并輯為二十四卷。事見《西山文集》卷四七《顯謨閣學士致仕贈龍圖閣學士開府袁公行狀》,《宋史》卷四○○有傳。 袁燮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酌校正少量底本明顯錯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