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張以道出游近郊成古詩十六韻
宋代:張镃
今辰天宇佳,風光宛如春。
園廬豈不樂,景熟興未伸。
與客策蹇馿,城東訪幽人。
幽人本非約,意往隨清真。
市小度啁哳,秋郊迥無塵。
楓林纈居前,蔬畦翠橫陳。
煙濃山愈淡,徐步望更新。
田翁出荊扉,笑揖似所親。
坐對俱不疑,一榻三烏巾。
胸中絕城塹,眼界空越秦。
紛紛癡濁世,等別生顰嗔。
青旗正飄搖,小店恰與隣。
相邀開縹甕,橙梨共珍醇。
悠然會陶然,此適屬隠淪。
我家幸匪遠,要辦來常頻。
平橋指歸途,野囀依叢筠。
張镃(1153—1221?)原字時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號約齋。南宋文學家,先世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寓居臨安(現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顯赫,為宋南渡名將張俊曾孫,劉光世外孫。他又是宋末著名詩詞家張炎的曾祖,是張氏家族由武功轉向文階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隆興二年(1164),為大理司直。淳熙年間直秘閣通判婺州。慶元初為司農寺主簿,遷司農寺丞。開禧三年(1207)與謀誅韓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彌遠,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編管,卒于是年后。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