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愛吟
宋代:張镃
有手須把酒,有口須吟詩。
更留未老腳,上山當及時。
我生除此百不愛,盡著余年了三債。
一歲縱教醉百回,三日始一眉頭開。
百年藉使吟萬首,十日得三果何有。
足健且長閑,當能遍巖藪。
君不見王逸少,誓墓不出窮名山。
謂宜以樂終,不愿縛足名宦間。
又不見陶淵明,快飲不負頭上巾。
嗤笑魯中叟,彌縫闕失成灰塵。
又不見杜少陵,作詩饑凍猶忘愁。
未得驚人句,自言到死不肯休。
人生三物間,所愿常周流。
此身已復專林壑,賦詩飲酒須行樂。
張镃(1153—1221?)原字時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號約齋。南宋文學家,先世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寓居臨安(現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顯赫,為宋南渡名將張俊曾孫,劉光世外孫。他又是宋末著名詩詞家張炎的曾祖,是張氏家族由武功轉向文階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隆興二年(1164),為大理司直。淳熙年間直秘閣通判婺州。慶元初為司農寺主簿,遷司農寺丞。開禧三年(1207)與謀誅韓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彌遠,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編管,卒于是年后。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