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倅是歲七月同游和余韻復和酬之
宋代:孫應時
高人遺世紛,山水好常酷。
監州當暑來,風露勞櫛沐。
千里生清涼,萬象入睞矚。
公余事幽討,駕言訪空谷。
豈知叢爾縣,有此壯哉瀑。
飛蓋繚崇阿,響屐穿翠麓。
林聲疑雨鳴,石怪若釜覆。
輝輝倚天劍,凜凜寒水玉。
畫圖見所稀,瑤琴寫難足。
余霏濕巾袂,瑩色照眉目。
平生此會心,一笑欲捧腹。
酒間出新篇,明珠粲盈掬。
留作巖壑光,長令鬼神伏。
東山懷太傅,濂溪想茂叔。
逸興渺干坤,真賞謝絲竹。
何由頻執鞭,云峰恣游宿。
孫應時(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號燭湖居士,余姚(今屬浙江)人。早年從陸九淵學。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進士,調臺州黃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嚴州遂安縣。光宗紹熙三年(一一九二),應辟入崈幕。后知常熟縣。寧宗開禧二年改通判邵武軍,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燭湖集》二十卷。事見本集附編宋楊簡《孫燭湖壙志》、張淏《孫應時傳》。 孫應時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燭湖集》為底本,酌校他書引錄。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