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衛(wèi)參政
宋代:敖陶孫
頃年投詩衛(wèi)左史,今年謁詩衛(wèi)相公。
何方客子辟道路,詩卷長邀石浦風(fēng)。
先生官職泥土如,萬事盡付阿堵中。
天教權(quán)嬖表忠節(jié),劍首一吷毫毛空。
祇今事業(yè)已如許,愿聞當(dāng)時北歸語。
面對手畫真自知,十年絕口吾甚武。
謝安風(fēng)流過王導(dǎo),芙蓉王公竊其表。
從來雅志在東山,角巾不為箏歌老。
古人進(jìn)寸退一尺,江草江花足自適。
功名時來不作難,雷動風(fēng)行本無跡。
百姓相驚當(dāng)歷耳,三江五湖作瘡痏。
百年天地亦悠悠,長鑱老人淚如水。
側(cè)傍湖腳淀山藍(lán),出見輕鷗已不凡。
頗聞琳瑯塞門內(nèi),三筆六詩公所監(jiān)。
何能撰杖閲諸子,看公著帽淹幾晷。
朱衣目前空復(fù)愁,客有焦桐勞下指。
去家初無可葺墻,獨抱遺經(jīng)天一方。
石浦倘為蒼生起,天衢日轂遙相望。
敖陶孫(一一五四~一二二七),字器之,號臞庵、臞翁,長樂(今屬福建)人。孝宗淳熙七年(一一八○)鄉(xiāng)薦第一,省試下第,客居崑山。后在太學(xué)時因作詩悼趙汝愚,忤韓侂胄。寧宗慶元五年(一一九九)進(jìn)士。歷海門主簿,漳州教授,廣東轉(zhuǎn)運司主管文字,平海軍節(jié)度判官兼南外崇正簿。理宗即位,奉祠歸鄉(xiāng)。寶慶三年卒,年七十四。陶孫以詩名于時,有《臞翁詩集》,已佚。遺詩見收于《江湖集》、《江湖后集》。事見《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八《臞庵敖先生墓志銘》。 敖陶孫詩,第一、二卷以汲古閣影鈔《南宋六十家小集》所收《臞翁詩集》為底本,校以讀畫齋刊《南宋群賢小集》本(簡稱群賢集)、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兩宋名賢小集》本(簡稱名賢集)。第三、四卷以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輯成之《江湖后集》中所收詩為底本。新輯集外詩編為第五卷。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xùn)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xùn)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