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施持正司理解官
宋代:徐僑
人生會(huì)合難,四海皆兄弟。
解后若為寮,為情乃其至。
嚴(yán)陵雖陋邦,山水固佳致。
宦游于其間,亦未為失計(jì)。
嗟嗟我輩人,志不在名利。
所趨必踏正,所論必根義。
圣門有格言,胡不慥慥爾。
險(xiǎn)夷融一心,相與共守此。
維君更直諒,多聞且知禮。
責(zé)善有忠告,規(guī)失無因避。
人或苦難合,我匪以為具。
始如石落落,終似旂旎旎。
入議必追聯(lián),出游必連軌。
朝夕恃驩比,同襟能有幾。
君今先我去,落漠將何委。
政此黯銷魂,臨分不我鄙。
絕無兒女悲,慨慷及治己。
竊聞之先儒,物我均一理。
達(dá)人宏大觀,曲士局偏倚。
偏倚狹一隅,愛惡無公是。
大觀歸衆(zhòng)善,寬平有余地。
理義固無窮,虛心知所止。
感君謙自牧,使我愁翻喜。
還以作贈(zèng)言,相觀要終始。
[ 送別 ]
徐僑(一一六○~一二三七),字崇甫,號毅齋,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初從學(xué)于呂祖謙門人葉邽。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進(jìn)士,授信州上饒簿,始登朱熹之門。入為祕書省正字,歷吳、益王府教授,提點(diǎn)江東刑獄。以忤史彌遠(yuǎn)罷。理宗端平初,召為祕書少監(jiān),二年(一二三五)知樞密院事。以寶謨閣待制奉祠。嘉熙元年卒,年七十八,謚文清。有《毅齋文集》十卷,明弘治間毀于火。明正德六年裔孫徐興刻有《毅齋詩集別錄》一卷。事見本集附錄《徐文清公家傳》及徐興序,《宋史》卷四二二有傳?!⌒靸S詩,以《宛委別藏》本為底本。明正德本雖為祖本,但今見本已多漶漫殘缺,故用為校本(簡稱明刻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推薦典籍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jì)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xùn)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xùn)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