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魯平
宋代:張方平
平也青云器,鄉評推孝廉。
高懷焦尾澹,壯節湛盧铦。
與我偏心照,論交以道詹。
逸羣容策蹇,美盼對無鹽。
振楫期同濟,提衡豈致嫌。
前年稅征鞅,彌月憩衡苫。
環堵藜為榻,圭門席掛檐。
未曾憂四壁,聊與醉青簾。
且默何嘗說,雖寒不附炎。
伏龍當自起,躍馬要誰占。
舌在居貧樂,情親茹蓼甜。
雅游傷遽散,流景顧將淹。
信斷傷秋鴈,愁多伴夜蟾。
不堪男女淚,北望一漸漸。
張方平(一○○七~一○九一),字安道,號樂全居士,應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舉茂材異等,為校書郎,知崑山縣。又舉賢良方正,遷著作佐郎、通判睦州。召直集賢院,俄知諫院。歷知制誥,權知開封府,御史中丞,三司使。加端明殿學士、判太常寺。坐事出知滁州,頃之,知江寧府,入判流內銓。以侍講學士知滑州,徙益州。復以三司使召,遷尚書左丞、知南京。未幾,以工部尚書帥秦州。英宗立,遷禮部尚書,知鄆州,還為翰林學士承旨。神宗即位,除參知政事,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又轉徙中外,以太子少師致仕。哲宗元祐六年卒,年八十五。贈司空,謚文定。有《樂全集》四十卷。事見《東坡后集》卷一七《張文定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一八有傳。 張方平詩四卷,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樂全集》為底本,校以清吳興陶氏抄本(簡稱陶本,藏北京圖書館),清抄本(藏北京圖書館),清抄季錫疇校本(簡稱季本)。又據《欒城集》等輯得集外詩,附于卷末。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