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山初秋觀稼回縣署與同寮及示姑蘇幕府
宋代:張方平
邑民三萬家,四邊湖海遶。
家家勤穡事,市井商游少。
薦歲逢水沴,饑勞何擾擾。
我來忝撫字,見此心如搗。
去秋僅有年,膏田尚停潦。
今幸風雨調,皆話天時好。
春喜鵲巢低,夏更蟬聲早。
秧船拏參差,葑岸縈迴繚。
藝插暮更急,車響轉清曉。
紡筥猶掛壁,何暇張魚鳥。
我時行近郊,小艇穿萍藻。
渚長葭薍深,野沃
張方平(一○○七~一○九一),字安道,號樂全居士,應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舉茂材異等,為校書郎,知崑山縣。又舉賢良方正,遷著作佐郎、通判睦州。召直集賢院,俄知諫院。歷知制誥,權知開封府,御史中丞,三司使。加端明殿學士、判太常寺。坐事出知滁州,頃之,知江寧府,入判流內銓。以侍講學士知滑州,徙益州。復以三司使召,遷尚書左丞、知南京。未幾,以工部尚書帥秦州。英宗立,遷禮部尚書,知鄆州,還為翰林學士承旨。神宗即位,除參知政事,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又轉徙中外,以太子少師致仕。哲宗元祐六年卒,年八十五。贈司空,謚文定。有《樂全集》四十卷。事見《東坡后集》卷一七《張文定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一八有傳。 張方平詩四卷,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樂全集》為底本,校以清吳興陶氏抄本(簡稱陶本,藏北京圖書館),清抄本(藏北京圖書館),清抄季錫疇校本(簡稱季本)。又據《欒城集》等輯得集外詩,附于卷末。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