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衙行(郃陽縣西北有彭衙城)
唐代:杜甫
憶昔避賊初,北走經險艱。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
盡室久徒步,逢人多厚顏。參差谷鳥吟,不見游子還。
癡女饑咬我,啼畏虎狼聞。懷中掩其口,反側聲愈嗔。
小兒強解事,故索苦李餐。一旬半雷雨,泥濘相牽攀。
既無御雨備,徑滑衣又寒。有時經契闊,竟日數里間。
野果充糇糧,卑枝成屋椽。早行石上水,暮宿天邊煙。
少留周家洼,欲出蘆子關。故人有孫宰,高義薄曾云。
延客已曛黑,張燈啟重門。暖湯濯我足,翦紙招我魂。
從此出妻孥,相視涕闌干。眾雛爛熳睡,喚起沾盤餐。
誓將與夫子,永結為弟昆。遂空所坐堂,安居奉我歡。
誰肯艱難際,豁達露心肝。別來歲月周,胡羯仍構患。
何當有翅翎,飛去墮爾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