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二兄三兄赴廷對
宋代:魏了翁
吾家令兄弟,異氏而同氣。
雅知義利分,不作溫飽計。
天子龍飛春,了翁對軒陛。
柄臣方擅朝,黨論如鼎沸。
軋軋不能休,一揮三千字。
植治貴和平,用人戒偏陂。
天子擢第一,期以風有位。
尋寘之三人,仍詔恩禮視。
后此者三年,東瞻復聯第。
天子方諒闇,有言不得試。
歲行在協洽,文翁陳讜議。
惟知守家學,寧顧觸時忌。
雖不第甲乙,自謂儻無愧。
古人為己學,何有于富貴。
窮則獨善身,仕將以行義。
兩兄西南彥,九牧將倒指。
平生剛直胸,毋以科舉累。
矧逢主聽寬,寧復懷顧畏。
厥今果何事,請略陳一二。
內無王文正,誰與理家事。
外無韓忠獻,誰與飭戎備。
熒惑守羽林,震雷詫冬瑞。
天象已云然,人事猶爾耳。
噼析為上言,卓哉朝陽喙。
卻攜令名歸,為親一啟齒。
[ 送別 ]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華父,號鶴山,邛州蒲江(今屬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贈太師、秦國公,謚文靖。魏了翁反對佛、老“無欲”之說,認為圣賢只言“寡欲”不言“無欲”,指出“虛無,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學,但也懷疑朱注各經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極,而人心已又為天地之太極”,強調“心”的作用,又和陸九淵接近。能詩詞,善屬文,其詞語意高曠,風格或清麗,或悲壯。著有《鶴山全集》、《九經要義》、《古今考》、《經史雜鈔》、《師友雅言》等,詞有《鶴山長短句》。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