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智愚(一一八五~一二六九),號虛堂,俗姓陳,四明象山(今屬浙江)人。十六歲依近邑之普明寺僧師藴出家。后辭親出鄉(xiāng),首依雪竇煥和尚、浄慈中庵皎和尚。過金山,掩室和尚一見甚器重。從運庵和尚薙染,自此遍歷諸老宿之門。游江淮湘漢,經荊門玉泉,過廬山東林。依福嚴無二月和尚,為典藏。參有修首座于南岳,深相契合。又訪北禪禮和尚。回浙到浄慈,見凈和尚。由靈隠笑翁和尚薦為虎丘典藏。理宗紹定二年(一二二九),出世嘉興府興圣寺。端平二年(一二三五),遷報恩光孝寺。又移慶元府顯孝寺。復遷瑞巖開善寺,居二年乞退,住萬松山延福寺。繼遷婺州云黃山寶林寺,居五年嬰強寇之難,應東谷和尚舉,入主冷泉寺。寶祐四年(一二五六,此據(jù)《語錄》,《行狀》作六年),在靈隠鷲峯庵受請入住慶元府阿育王山廣利寺。景定元年(一二六○),入住柏巖慧照寺。五年,受詔住臨安府浄慈報恩光孝寺。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此據(jù)《語錄》,《行狀》作三年),遷徑山興圣萬壽寺。五年卒,年八十五。為運庵禪師法嗣。有《虛堂智愚禪師語錄》十卷,收入《續(xù)藏經》。事見《語錄》及所附法云撰《行狀》。 釋智愚詩,以輯自《語錄》及《語錄》中單編的詩合編為五卷。輯自他書的詩附于卷末。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
- 昔陳北山趙南塘二老各有觀物十詠筆力高妙暮年偶效顰為之韻險不復和也 五愛 其二
- 昔陳北山趙南塘二老各有觀物十詠筆力高妙暮年偶效顰為之韻險不復和也 五愛 其一
- 昔陳北山趙南塘二老各有觀物十詠筆力高妙暮年偶效顰為之韻險不復和也 五憎 其五
- 昔陳北山趙南塘二老各有觀物十詠筆力高妙暮年偶效顰為之韻險不復和也 五憎 其四
- 昔陳北山趙南塘二老各有觀物十詠筆力高妙暮年偶效顰為之韻險不復和也 五憎 其三
- 昔陳北山趙南塘二老各有觀物十詠筆力高妙暮年偶效顰為之韻險不復和也 五憎 其二
- 昔陳北山趙南塘二老各有觀物十詠筆力高妙暮年偶效顰為之韻險不復和也 五憎 其一
- 辛亥去國陳宗之胡希圣送行避謗不敢見希圣贈二詩亦不敢答乙卯追和其韻 其二
- 辛亥去國陳宗之胡希圣送行避謗不敢見希圣贈二詩亦不敢答乙卯追和其韻 其一
- 余辛卯歲臥病郡城陳宗之胡希圣有詩問訊后五歲希圣寄新刊漫游集前詩已載集中次韻二首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