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鄱陽復道者
宋代:釋智愚
相逢道人漆雙瞳,衣衫零落迎秋風。
甘將百骸作泥土,冷笑萬事如展蓬。
當今祖道薄如紙,瓦缶雷鳴閙人耳。
正音卻作一線懸,兩手枕胸淚如洗。
行行不惜兩莖眉,魔宮虎穴俱探窺。
山窮橋斷始得路,伎倆盡時方見伊。
[ 送別 ]
釋智愚(一一八五~一二六九),號虛堂,俗姓陳,四明象山(今屬浙江)人。十六歲依近邑之普明寺僧師藴出家。后辭親出鄉,首依雪竇煥和尚、浄慈中庵皎和尚。過金山,掩室和尚一見甚器重。從運庵和尚薙染,自此遍歷諸老宿之門。游江淮湘漢,經荊門玉泉,過廬山東林。依福嚴無二月和尚,為典藏。參有修首座于南岳,深相契合。又訪北禪禮和尚。回浙到浄慈,見凈和尚。由靈隠笑翁和尚薦為虎丘典藏。理宗紹定二年(一二二九),出世嘉興府興圣寺。端平二年(一二三五),遷報恩光孝寺。又移慶元府顯孝寺。復遷瑞巖開善寺,居二年乞退,住萬松山延福寺。繼遷婺州云黃山寶林寺,居五年嬰強寇之難,應東谷和尚舉,入主冷泉寺。寶祐四年(一二五六,此據《語錄》,《行狀》作六年),在靈隠鷲峯庵受請入住慶元府阿育王山廣利寺。景定元年(一二六○),入住柏巖慧照寺。五年,受詔住臨安府浄慈報恩光孝寺。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此據《語錄》,《行狀》作三年),遷徑山興圣萬壽寺。五年卒,年八十五。為運庵禪師法嗣。有《虛堂智愚禪師語錄》十卷,收入《續藏經》。事見《語錄》及所附法云撰《行狀》。 釋智愚詩,以輯自《語錄》及《語錄》中單編的詩合編為五卷。輯自他書的詩附于卷末。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
- 題沅陵縣治廓軒
- 獨過知津閣二首 其二
- 獨過知津閣二首 其一
- 學佛者祖遷自南陵來謁莫萬安題詩于知津閣適同莫過而見之用韻以贈
- 孟秋八日夜伯壽仲理過予同訪俊乂步月入城南書院繇東渚上讀書堂過蒙軒憩卷云欲訪月榭而月未到坐濯清者久之乃歸賦詩十四韻以記
- 十二日登列岫亭有設空幄者去之薦福酌淺沙泉登大楚之秋屏閣而歸賦詩一首
- 與彥博審知同為問梅之行到溪南僕與審知俱以畏風罷興止小酌于僧房以有寒疾不可以風分韻作詩得有寒可字三首 其三
- 與彥博審知同為問梅之行到溪南僕與審知俱以畏風罷興止小酌于僧房以有寒疾不可以風分韻作詩得有寒可字三首 其二
- 與彥博審知同為問梅之行到溪南僕與審知俱以畏風罷興止小酌于僧房以有寒疾不可以風分韻作詩得有寒可字三首 其一
- 二月二日阻風呈同行